Tuesday, August 12, 2008

探訪鍾吉麟同學

鄭亞明同學(左二)和新山的梁炳超同學(右二)到馬口探望鍾吉麟同學(左)。

鍾吉麟(左)翻閱老同學送來的書。老同學帶來中化母校校刊、校友會會訊和書籍,送來月餅和其他美味糕點,也帶來親切的慰問。



為讓老同學孤寂單調的生活增添一點歡笑,雪隆同學今天(12-8-2008)再度到森美蘭州馬口探望鍾吉麟同學。

此行很難得的是,來自新山的梁炳超同學和樂於行善的鄭亞明同學與我們同行,讓鍾吉麟同學一個惊喜。

梁炳超還是老樣子,學生時代的性格不變,喜歡說笑,製造歡樂氣氛。

〞左三年、右三年〞

他回憶道,他與鍾吉麟同學同班三年。唸高中一、高中二和高中三時,他與鍾吉麟都是同班同學,都是第一班的同學。 當時他經常嘻嘻哈哈地與鍾吉麟搞笑。

多年不見,看到老同學的到訪,鍾吉麟清楚地說出梁炳超的名字,臉上露出一絲微笑。

炳超與吉麟談往事,提起以前鍾吉麟在新山寬柔中學教書時,特地去找他聊天。

梁炳超希望能與鍾吉麟來一個〞左 三年,右三年〞的緣份,以前有緣同班三年,希望老來也能有緣常見面。

不過,當問吉麟同學是否願意在第六屆老同學歡慶畢業50周年紀念時,前往麻坡與老同學大團聚,他答道:年老多病,不能去。

鍾吉麟的外甥說,今年初參加老同學在馬六甲的大團聚,鍾吉麟感到高興,不過看到場面那麼大,人那麼多,也令鍾吉麟害羞。

露出絲絲笑容

鍾吉麟看看送給他的中化校友會會訊,認得出在封面上的徐其禮校長和林鴻圖校長。他說,他記得以前與他同住的余春成同學,還記得春成同學是一位長跑健將。我告訴他,雖然年歲大,余春成不久前還參加南洋商報舉辦的六公里競走。

問他是否希望以後我們帶一些與他久未見面的老同學來探望他,他答道:好的。

這次到訪看到鍾吉麟同學時不時會露出絲絲的微笑,顯示其心情和他與老同學的關係有改進。他穿上乾淨的衣服迎接老同學的到訪。在受邀到餐館進餐時,還換上一條新褲子才出門。

此行由蔡鴻禧同學駕車,同行者除梁炳超和鄭亞明外,還有陳麗莉和鄭昭賢。

蔡鴻禧買了劉春源同學的《 麥可思西餅》(The Baker's Cottage)製作的中秋月餅贈送鍾吉麟。鄭亞明也帶來家庭式製作的西式糕點。雷大慶同學則托亞明帶來一本書給吉麟閱讀,吉麟認出書本封面上的漫畫是李光耀。我送他中化校友會的會訊和母校的校刊,讓他瞭解母校近況。


鍾吉麟同學住在馬口的甘榜英達。這是一間傳統的華人新村板屋。

Wednesday, August 6, 2008

寧宜船頭吃豬腳

品嚐鄉下永春菜

寧宜永春人煮的三道菜:豬腳、閹雞肉和魚丸豆腐。



邱奕銅同學留學澳洲時喜歡吃豬腳,迄今仍然喜歡吃豬腳。

慶生日時,他談起學生時代在澳洲天天吃豬腳的往事。沒想到幾星期後,他就帶領老同學回他的家鄉寧宜,請同學們品嚐鄉下道地的永春豬腳。

邱奕銅(右圖)說,這是他親戚煮的拿手好菜。

森美蘭州的寧宜船頭小鎮只是馬路兩旁兩排古老的雙層店屋。邱奕銅的親戚在這裡開店,經營咖啡店兼餐館生意。

奕銅特地打電話給他的親戚,要他為我們煮永春人的豬腳,讓我們品嚐他鄉下的永春人菜餚。

離開馬路不遠處,就是以前十分重要的寧宜船頭。當年陸路交通不發達,芙蓉進口的貨物都從海路運到寧宜船頭,然後才送往芙蓉,出口貨也通過這個碼頭。如今公路與鐵路取代了水路,但寧宜船頭還在,只不過不再繁忙,只扮演較次要的角色。

我越過馬路,來到船頭,只見碼頭旁停泊著幾艘舢舨。幾名馬來甘榜小孩在河旁釣蝦。據悉這是淡水大頭蝦的季節,吸引了甘榜的小孩到河旁耐心垂釣,希望有所收獲,拿回家讓媽媽烹煮美味的菜餚。

碼頭旁的樹蔭下,幾名甘榜馬來人坐著喝茶聊天,優哉閒哉。眼前是寧靜優閒的甘榜景象。

甘榜裡的馬來小孩在寧宜河旁釣蝦。


菜已上桌,大家等著開飯。中間是邱奕銅孫女,右是邱太太,左是鄭亞明,站者是蔡鴻禧。


《反應:》

蔡鴻禧同學說:


CH

You should mention in your blog that Yook Tang claimed that he consumed about 600 pig trotters during his 4-year university days in Australia. It was his favourite food and also the cheapest part of pig !

I just can't imagine having to eat pig trotters everyday for 4 years.

During my 3 years in the graduate school in Manchester, I ate salmon sandwich for lunch everyday at our department's cafe. I didn't like it, but there were NO alternative lah. So I must had eaten at least 600 salmon sandwiches during that time.

hh


《答覆:》

無獨有偶,邱奕銅學學在國外求學時吃了600只豬腳,蔡鴻禧同學在外國求學時吃了600個鮭魚三文治。

這反映我們這一代留學生的生活條件。新一代的留學生比較幸運,生活條件較好,缺少這種經歷,應讓他們知道。

張貼在class61 部落格的〞老同學歡慶 生日〞一文,有提到邱奕銅吃600只豬腳的趣事。這裡摘錄如下:

〞邱奕銅說,他在澳洲住了6年,總共吃了600只豬腳。他說,那時候作為學生,沒有錢,當時澳洲的豬腳很便宜,就天天吃豬腳。那時候,澳幣15分就能買到一個豬腳,後來漲價,也只不過每只澳幣25分。

他回憶道,買了豬腳回來,再買幾個澳洲的大包菜,每粒才澳幣10分。豬腳與包菜一起煮,煮一大鍋,可吃一個星期。〞

其他同學如有類似的留學生經歷,請寫在文後的 comments 欄,促進互動,增加內容。


昭賢

Sunday, August 3, 2008

中化會訊(4)

〈師恩難忘〉

麻坡中化中學雪隆區校友會出版的《中化會訊》第4期,以第六屆高中畢業同學在馬六甲A' Famosa 度假村向師長敬茶為封面主題。

會訊在封面以〈師恩難忘〉為題,圖文並茂報導校友訪母校老師陳蕾士和3名博士校友在馬六甲向老校長和師長敬茶。

本期收錄張木欽同學一篇回鄉尋根的感人散文《山山水水一條路》。文章感嘆當年我們的祖輩生活艱辛,敢於隨移民潮,走出家鄉,真不容易。

會訊內容還有戰前老校友岑遠之懷念戰前中化老師高雲覽的文章。

文中反映當年中化師生參與抗日活動的事跡,包括著名畫家劉抗畫抗日漫畫,激勵麻坡民眾熱烈獻捐,支持抗戰的事跡。當年劉抗是中化的美術老師。他與高雲覽老師在丹戎散步,決定畫張宣傳抗日漫畫,拿到照像館複製成幾百張照片。中化學生在麻坡逐家逐戶宣傳抗日,賣畫片募捐,募捐到不少錢。

這期會訊有內容,值得一讀。

會訊主編是蘇鳳喜(愛薇)。有好文章想投稿的同學,可將稿件電傳至:

aiweisoo@yahoo.com




Saturday, August 2, 2008

攜孫女下鄉採水果

邱奕銅公孫郊遊樂



外公背外孫,奔走在鄉下新翻種油棕園小徑。邱奕銅疼愛外孫女,帶她下鄉,到果園採龍貢(Longkong)。

夫婦攜孫郊遊享天倫。


邱奕銅同學老家在森美蘭州的寧宜小鎮。他的兩位姐姐一生留在家鄉種植務農。奕銅卻到大城市發展,就業成家和落地生根。

退休後,奕銅喜歡回鄉探望姐姐,尤其是果子季節。他說,他與姐姐的感情很好。

8月2 日,奕銅邀了幾位老同學,結伴到寧宜鄉下吃水果。他說,他姐姐的龍貢(Longkong) 成熟了。奕銅夫婦倆帶著疼愛的外孫女同行。

問奕銅的孫女知道不知道要去哪裡,她說:要去Kampong 。看來小小年紀也喜歡鄉下遊。

一行人先到寧宜船頭小鎮用餐,然後驅車轉入油棕園崎嶇小路。穿過綠油油的油棕園,走過橡膠園,眼前一片甘蔗園,接著又是油棕園。有些新翻種的油棕園,還在樹行之間,栽種密密麻麻的香蕉樹。

奕銅第五的姐姐就住在離原始森林不遠的山芭裡。70多歲的老婦長期住在山芭裡的一間木屋。她每天早上四時就起身,晚上八時上床休息,辛勤勞作,照顧十多英畝的油棕園和果園。奕銅說,五姐丈健康欠佳,早已過世,全靠他姐姐打拼,今天姐姐才有這十多畝園地。

在奕銅姐姐的家裡,只見一大堆預早採下的龍貢,任我們吃個飽。但我們還是要親自走一段山丘泥路,到龍貢果園,親手摘果子,現場在樹下吃。

老同學魚貫地沿小路步行,越過油棕芭,走過一行行的榴槤樹下,來到果實累累的龍貢樹下。果樹品種好,樹身矮,摘採容易。我們隨採隨吃樂融融。

退休後,攜帶家人,與老同學一起到鄉間野外一日遊,人生一樂也。

在龍貢樹下,外婆為外孫女剝果皮,讓孫女品嚐從樹上剛摘下的甜美龍貢。


奕銅同學為孫女摘龍貢。


comments

反應:

雷大慶同學
Thai Heng wrote :

Next time, I will make it a point to go, will not miss again. Hong Hee
told me they had a fantastic lunch with all the typical home cooked
festival dishes kampong style I have been missing !!

The way Yik Tung carries his grandaughter reminds me of the famous
poem by Lu Soon:

My cold brows are knitted facing thousands of accusing fingers,but
my head is bowed as a cow carrying my little child.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I can see he really enjoys it. Who else won't at his age?
Your grandchild does give you one of the greatest joy in life, ask me or
Kiager.

Thai Heng


On 8/6/08, Set Lan Low wrote:

The photos reflect the happiness of grandparents and granddaughter. Congratulation to Yook Tang and Ann.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see the "long kong" tree. Hope next time I can also join your for the outing.

Cheers

Set Lan

《答覆:》

到了我們這個年紀,能有機會公孫郊遊樂是福氣。但不是每個人都已有孫兒。

我想,如有機會邀新加坡同學帶孫與我們一起郊遊,應是挺有意思,挺有樂趣的一件事。

Friday, August 1, 2008

老同學歡慶生日

邱奕銅67歲生日

邱奕銅同學(右三)邀幾位老同學與他夫婦一起共慶生日。

邱奕銅在太太陪同下與老同學共進餐。他心情愉快,吃一大盤牛肉乾撈面。


老同學生日,邀幾位老同學一起聚餐,一起慶祝,似乎成了雪隆地區中化中學第六屆同學的風氣。

7月22日,邱奕銅同學慶祝67歲生日,請我們幾位老同學到舊古仔路快樂園餐館進餐。

餐館佈置幽雅,面食可口,有牛肉面、豬腳面、羊腩面等等。同學們吃得高興,聊得開心。尤其是邱奕銅,他回憶過去在澳洲留學的生活,念念不忘當年在澳洲吃的豬腳。

邱奕銅說,他在澳洲住了6年,總共吃了600只豬腳。他說,那時候作為學生,沒有錢,當時澳洲的豬腳很便宜,就天天吃豬腳。那時候,澳幣15分就能買到一個豬腳,後來漲價,也只不過每只澳幣25分。

他回憶道,買了豬腳回來,再買幾個澳洲的大包菜,每粒才澳幣10分。豬腳與包菜一起煮,煮一大鍋,可吃一個星期。

他說,他天天吃豬腳,不會胖,也不怕膽固醇高,因為他有運動,天天必須走路一、兩英里到學校上學。夏天假期時,他就去打工,因為他家裡不經常寄錢給他,費用不夠就要自己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