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學回鄉出席婚宴
老同學王振南為子授室,18-10-2008在麻坡新奇珍酒樓宴請親友。
新郎王士敬留學美國,攻讀電腦系,現任職於新加坡HP電腦公司。新娘蔡姍鳳留學澳洲,唸品質管理。
新郎新娘都喜愛潛水活動,經常到各地潛水旅遊。前些時候,兩人在新加坡的聖淘沙舉行別開生面的水下訂婚禮。兩人潛下水,在魚群的陪伴下,於水底舉行訂婚儀式。
在麻坡舉行婚宴後,一對新人便赴印尼巴里島潛水度蜜月。
王振南同學邀請50多位老同學從各地返回麻坡,出席兒子的婚宴。在這難得的機會,各地老同學再團聚。大家見面敘舊,其樂融融。
近年來,中化高中第六屆同學的關係日益密切,同學娶媳婦或嫁女兒,經常會邀請各地老同學出席。同學們也樂於趁出席婚宴的場合,重逢團聚。
在振南同學娶媳婦廣邀同學出席婚宴之前,麻坡的邱文強同學娶媳婦時,也邀了不少老同學出席。
Friday, October 24, 2008
王振南娶媳婦
Labels:
class 61 同學
郑昭贤,194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麻坡。六十年代因参加马来西亚左派政党活动和组织反越战示威游行,于1966年遭拘留,被送入马来西亚华都牙也政治拘留营,在狱中度过六年时光。
1968年在拘留营中考获英国高级剑桥文凭(H.S.C.),成为伦敦大学校外生。1972年获释放。
1973年加入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之后担任《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主任。
1990年、 1991年和1992年获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颁发拿督黄纪达新闻奖;2000年获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颁发的“新闻事业服务精神奖”。
2001年退休后继以自由撰稿人身份为报章杂志写稿。同时,参与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的活动,6年来为商会财经杂志《马中经贸》撰稿和协助编务工作。现任商会财经杂志《马中经贸》编务顾问。主要著作有《28年报人见闻--看东南亚华人的沧桑》、《陈田夫人—李明口述历史》、《风云人物》、《风云人物续篇》(获福联会文学奖)、《风云人物第三集》(获福联会文学奖)等。
southeastasiachinese.blogspot.com
class61chhs.blogspot.com
Tuesday, October 21, 2008
老同學探訪春源嫂
春源嫂告訴到訪同學,她先生在最後兩個月堅持吃素,並深信他能夠戰勝病魔,但事與願違。
十多位來自各地的中化中學第六屆同學於19-10--2008到麻坡探訪春源嫂,拿汀王隱娟,並在劉春源同學靈位上香致意。
老同學分別在劉同學的靈位前點香或鞠躬,緬懷這位生前熱心教育,努力促進各地同學關心母校的老同學。
到訪的同學來自吉隆坡、新加坡和麻坡。他們與春源嫂親切交談。劉春源同學的長子劉裕鴻、次子劉裕平和女兒劉珠鳳陪伴母親接待到訪的中化中學第六屆同學。
老同學對劉同學太早〞走了〞,深感惋惜。交談時,同學們提起劉同學學生時代的種種事跡,同時談到在過去幾年他如何為促進老同學間的情誼和關心中化母校,作出不少努力。
春源嫂向同學們反映,劉春源同學在最後幾個月,決心抗拒病魔。當時他告訴她:「我相信我可以戰勝病魔。」為了抑制病魔,他堅持吃素,天天要她以滾水燙蔬菜給他吃,天天吃清淡的有機蔬菜。他一旦相信吃素有助於恢復健康,他便堅持到底。可惜病魔兇悍,加上不吃肉,抵抗力不足,病情惡化,無從遏制。
採番薯葉送同學
春源嫂表示要送同學們自己家裡種的番薯葉。於是,幾位女同學跟她到後院採有機番薯葉。
在她家後面,有一片綠油油的菜園,所種的番薯、茄子、羊角豆、珍珠花菜等都長得十分肥壯。一面在菜園摘採番薯葉,她一面與幾位女同學閒話家常,交換烹調菜餚經驗,氣氛輕鬆親切。她說,這麼多位春源的老同學來探訪她,令她感到很高興。
春源嫂說,她出生中國,於十一、二歲時南來馬來西亞。她回憶道,來馬前夕,中國正在大搞超英趕美的大躍進運動,結果糧食短缺。她的家鄉也深受影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經常吃不飽。
世事難料,人生路途變化大。拿汀王隱娟小時候在家鄉,遇到中國不斷搞運動,生活艱苦。幾十年後,她的境遇迥然不同。她與先生拿督劉春源回中國鄉下,捐獻巨資,興建學校,修築道路,以利鄉民。她的家族經營一個龐大的商業集團──龍合集團,執馬來西亞禽畜業牛耳。
中化中學第六屆同學回麻坡探訪春源嫂,在劉同學靈前上香,顯示受華文教育的獨中生重視友情。中學六年同窗建立的情誼沒有因歲月的流失而消失,一位受英文教育的新加坡朋友說,華校生在這方面比英校生強。
同窗故友情誼在,大家不忘春源同學生前為老同學和華教做過的好事。願他在天之靈安息。
劉裕鴻(右)與太太楊燕芬在麻坡咖啡廳用早餐時與父親的老同學陳麗莉(中)合照。
Labels:
class 61 同學
郑昭贤,194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麻坡。六十年代因参加马来西亚左派政党活动和组织反越战示威游行,于1966年遭拘留,被送入马来西亚华都牙也政治拘留营,在狱中度过六年时光。
1968年在拘留营中考获英国高级剑桥文凭(H.S.C.),成为伦敦大学校外生。1972年获释放。
1973年加入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之后担任《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主任。
1990年、 1991年和1992年获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颁发拿督黄纪达新闻奖;2000年获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颁发的“新闻事业服务精神奖”。
2001年退休后继以自由撰稿人身份为报章杂志写稿。同时,参与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的活动,6年来为商会财经杂志《马中经贸》撰稿和协助编务工作。现任商会财经杂志《马中经贸》编务顾问。主要著作有《28年报人见闻--看东南亚华人的沧桑》、《陈田夫人—李明口述历史》、《风云人物》、《风云人物续篇》(获福联会文学奖)、《风云人物第三集》(获福联会文学奖)等。
southeastasiachinese.blogspot.com
class61chhs.blogspot.com
助马来西亚拿督刘春源“回家”!
按: 這是中國新浪博客David 168 張貼的文。作者在文中談到他如何協助拿督劉春源〞回家〞,讓拿督劉春源遺體早日運回馬來西亞。
协助马来西亚拿督、社会名人刘春源“回家”! (2008-09-06 16:34:41)
标签:杂谈 | 分类:随笔/游记:沧海一声笑 |
劉春源
龍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主席拿督劉春源
Posted by David168
Labels:
class 61 同學
郑昭贤,194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麻坡。六十年代因参加马来西亚左派政党活动和组织反越战示威游行,于1966年遭拘留,被送入马来西亚华都牙也政治拘留营,在狱中度过六年时光。
1968年在拘留营中考获英国高级剑桥文凭(H.S.C.),成为伦敦大学校外生。1972年获释放。
1973年加入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之后担任《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主任。
1990年、 1991年和1992年获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颁发拿督黄纪达新闻奖;2000年获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颁发的“新闻事业服务精神奖”。
2001年退休后继以自由撰稿人身份为报章杂志写稿。同时,参与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的活动,6年来为商会财经杂志《马中经贸》撰稿和协助编务工作。现任商会财经杂志《马中经贸》编务顾问。主要著作有《28年报人见闻--看东南亚华人的沧桑》、《陈田夫人—李明口述历史》、《风云人物》、《风云人物续篇》(获福联会文学奖)、《风云人物第三集》(获福联会文学奖)等。
southeastasiachinese.blogspot.com
class61chhs.blogspot.com
Monday, October 20, 2008
4朵金花重逢歡笑
50年前...50年後...
無憂無慮的學生時代。右起:李慧貞、田春香、陳美濤、張玉英、郭秀珠、劉實蘭、陳麗莉。
50年前,4朵金花生活在中化中學校園裡,無憂無慮,一起讀書,一起玩樂,跳躍歡笑。
50年後,4朵金花重逢歡笑,互相擁抱。
回首過去,大家踏入社會後,各奔東西,沒有接觸,各走各的人生道路,起起伏伏,命運互異。有些人幸運順利,有些人生的路途坎坷,滿佈荊棘。
來自新加坡和來自吉隆坡的麻坡中化中學高中第六屆同學,於18-10-2008返回麻坡,準備參加王振南老同學娶媳婦的婚宴。幾位老同學趁此機會結伴前往陳美濤同學的家,探望這位中學時代的好朋友。
中學時代的情誼依舊,老同學,老朋友久別重逢,無比興奮。
這是一個開始。今後大家將加強聯系,互相關照,讓老來生活有更多的歡笑。
當天到陳美濤家探訪她的老同學是:新加坡的劉實蘭與她的先生關正輝、雪隆區的鄭亞明、雷大慶與陳桃夫婦、鄭昭賢與陳麗莉夫婦,以及麻坡的鄧蘭美同學。
前排右起:陳美濤、劉實蘭、陳桃。後排右起:鄧蘭美、陳麗莉、鄭亞明和鄭昭賢。
無憂無慮的學生時代。右起:李慧貞、田春香、陳美濤、張玉英、郭秀珠、劉實蘭、陳麗莉。
50年前,4朵金花生活在中化中學校園裡,無憂無慮,一起讀書,一起玩樂,跳躍歡笑。
50年後,4朵金花重逢歡笑,互相擁抱。
回首過去,大家踏入社會後,各奔東西,沒有接觸,各走各的人生道路,起起伏伏,命運互異。有些人幸運順利,有些人生的路途坎坷,滿佈荊棘。
來自新加坡和來自吉隆坡的麻坡中化中學高中第六屆同學,於18-10-2008返回麻坡,準備參加王振南老同學娶媳婦的婚宴。幾位老同學趁此機會結伴前往陳美濤同學的家,探望這位中學時代的好朋友。
中學時代的情誼依舊,老同學,老朋友久別重逢,無比興奮。
這是一個開始。今後大家將加強聯系,互相關照,讓老來生活有更多的歡笑。
當天到陳美濤家探訪她的老同學是:新加坡的劉實蘭與她的先生關正輝、雪隆區的鄭亞明、雷大慶與陳桃夫婦、鄭昭賢與陳麗莉夫婦,以及麻坡的鄧蘭美同學。
前排右起:陳美濤、劉實蘭、陳桃。後排右起:鄧蘭美、陳麗莉、鄭亞明和鄭昭賢。
Labels:
class 61 同學
郑昭贤,194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麻坡。六十年代因参加马来西亚左派政党活动和组织反越战示威游行,于1966年遭拘留,被送入马来西亚华都牙也政治拘留营,在狱中度过六年时光。
1968年在拘留营中考获英国高级剑桥文凭(H.S.C.),成为伦敦大学校外生。1972年获释放。
1973年加入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之后担任《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主任。
1990年、 1991年和1992年获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颁发拿督黄纪达新闻奖;2000年获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颁发的“新闻事业服务精神奖”。
2001年退休后继以自由撰稿人身份为报章杂志写稿。同时,参与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的活动,6年来为商会财经杂志《马中经贸》撰稿和协助编务工作。现任商会财经杂志《马中经贸》编务顾问。主要著作有《28年报人见闻--看东南亚华人的沧桑》、《陈田夫人—李明口述历史》、《风云人物》、《风云人物续篇》(获福联会文学奖)、《风云人物第三集》(获福联会文学奖)等。
southeastasiachinese.blogspot.com
class61chhs.blogspot.com
Saturday, October 11, 2008
商界精英:蔡鸿禧同学(石油业)
設計建造巨型油廠
石油業精英──蔡鴻禧博士
中化中學高中第六屆畢業同學出了一位石油業的精英。他就是出生於麻
坡利豐港的蔡鴻禧博士。
蔡鴻禧在南大念完化工系後,留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在英國考獲化學
工程博士後,他加入著名的蜆殼石油公司。長期服務於這家跨國公司,
直到1998年退休,蔡博士對本地區石油業的發展貢獻不小。
在蜆殼石油公司工作期間,蔡鴻禧先後被派至多個地區和國家開發石油
業務。他曾在新加坡的毛廣島、荷蘭的海牙、東馬的美里與民都魯、日
本、美國加州和馬來西亞的波德申等地工作。
回首過去種種經歷,蔡鴻禧說,他對他參與設計建造的新加坡毛廣島大
型儲油槽(或稱油罐)險遭日本赤軍炸毀,留下深刻印象。上個世紀70
年代初,蔡鴻禧博士在毛廣島上工作,參與蜆殼石油公司在島上興建巨
型儲油槽及其他設施。過後他被公司調至波德申的蜆殼煉油廠工作。
對於日本赤軍企圖炸毀毛廣島油庫事件,他說,當時可說相當幸運,赤
軍恐怖份子選定的爆炸目標是島上最大的一座儲油槽(油罐),如果他
們是炸其他較小型的油槽,後果不堪設想。
他解釋道,這座大型儲油槽是用來儲存比較不易燃燒和爆炸的重燃油。
如果他們把目標鎖定儲存飛機油和汽油的油槽,那將是一場大災難。
由於曾參與島上石油設施的設計工作,蔡鴻禧對島上各個設施和油槽結
構瞭若指掌。他說,為了承受巨大壓力,大型儲油槽底層的設計採用厚
度大的鋼板,油槽底層鋼壁堅固厚重,不易炸穿。日本赤軍不瞭解油槽
的結構,把炸藥安裝在大油槽的底層,因此作用不大。這是不幸中的大
幸。
激進的日本赤軍是在1974 年1月31日襲擊新加坡毛廣島蜆殼石油公司的
油庫。他們企圖炸毀毛廣島油庫,使之陷入火海,從而阻止新加坡向南
越源源供應石油。
赤軍策劃這項大膽行動,派出4 名全副武裝的日本赤軍和巴勒斯坦激進
份子,攜帶12枚炸彈登陸毛廣島。他們成功引爆其中的3枚,然後衝至
碼頭,騎劫渡輪Laju 號,扣船員為人質,企圖逃跑。
有兩位中化中學高中第六屆同學在七十年代曾在毛廣島上工作。除了蔡
鴻禧之外,另一位是在島上從事建築工程的梁炳超同學。事隔30多年,
沒想到兩位中化老同學又碰頭,在一起回憶毛廣島惊心動魄的一幕。梁
炳超告訴蔡鴻禧,當時他剛好在毛廣島的碼頭處,目睹赤軍騎劫渡輪的
緊張過程。
經過數天談判後,赤軍釋放人質,他們在新加坡官員的陪同下,獲准前
往中東國家。
蔡鴻禧說,從事石油這行業,工業安全與防火工作的意識要強,不能有
絲毫疏忽。許多因素會引起油廠設施失火,除人為因素外,大自然因素
,如雷電交加的惡劣天氣,也會引起油廠陷入熊熊大火,人命財物損失
慘重。因此,石油公司經常舉行防火演習,要求公司職員人人都要有滅
火的知識和技能,甚至要懂得駕駛消防車。在油廠內,如發生火患,分
秒必爭,等消防車開到現場,那已經太遲了。
他說,為防止重大事故,公司職員必須培養嚴格遵守紀律的習慣,做事
井然有序,才能應付突發的災難事件。他認為,這些年來,他在蜆殼石
油公司工作,讓他獲益不淺,讓他學到辦事有條有理,絕不含糊。對他
來說,這是人生寶貴的經驗。
他說,目前馬航董事經理兼總執行長拿督斯里依德利斯就是蜆殼石油
公司訓練出來的一位出色的管理人才。他的這位前同事被當局重用,
派他入主馬航,展開整頓,使之轉虧為盈。
蔡鴻禧說,為設計新的波德申蜆殼油廠,他到美國加州工作一年,那
是他人生最愉快的一段生活。
他說,公司決定在波德申興建新油廠,並把新油廠的設計重任交由美
國加州一家公司負責。於是他和同事一組人被派到美國加州,監督油
廠的設計,以符合在波德申興建煉油廠的需求。
他說,他們一組8個人,只有他和另一位同事是華人,其餘是洋人。
8個人中有一位是主任,其他7人每人負責監督油廠一個部門的設計。
他們向美國公司提出波德申油廠的需求,美國公司就按他們所提的需
求進行設計。然後雙方商討研究設計好的草案,不滿意之處,就向美
國公司提出,要求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蔡博士說,1992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很幸運地被公司派去參與
一項大型工程,參與設計與建造〞馬來西亞第二天然氣液化廠〞。
他說,當時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與蜆殼石油公司、日本和砂勞越州政
府合資興建大型天然氣液化廠,有機會參與這項耗資45億零吉的大型工
程,是他的榮幸。
蔡鴻禧說,這項工程的管理層都是國油的精英。他是以蜆殼石油公司代
表身份,成為他們當中唯一的〞外人〞。為推動這項工程計劃,前後花
了他4年的時間。最初的一年半,他被派駐日本,在日本主要承包商的
設計中心工作,其餘的時間是在砂勞越的民都魯工地。
他說,在第二天然氣液化廠建成後,他繼續參與馬來西亞第三天然氣液
化廠的初步設計工作,直至1998年退休。
液化天然氣是一項非常專門的工業。在全世界,天然氣液化廠的數目,
屈指可數。因此,在中化中學校友當中,他可能是唯一擁有天然氣液化
的專業學識。
退休後,蔡鴻禧熱衷於打高爾夫球,夫婦倆經常一起到各地打高爾夫球
。偶爾他也以他的石油專業知識,向涉及石油業務的朋友提供意見。有
一位朋友有意在中國收購一家煉油廠,要求他前往視察評估。他參觀了
朋友準備收購的中國油廠後,發覺這家油廠的防火保安意識不強,防火
規格不嚴,火警防範措施嚴重不足。結果他的朋友放棄這項收購計劃。
學生時代,蔡鴻禧一面在中化中學唸書,一面在利豐港幫家人賣包,補
助家用。那時候,蔡鴻禧在課餘時間,經常推著一輛三輪車,在利豐港
一帶沿路賣包。
後來他進入南洋大學,再到英國深造。即使在他剛考獲博士後,回到家
鄉利豐港,他還曾像早期那樣,幫助家裡的小生意。這顯示,他並不因
學有所成,便擺起架子,而是照舊平易近人。
從利豐港的賣包小子,在華文獨立中學受教育,到石油業的精英,這是
蔡鴻禧同學走的人生道路。
蔡鴻禧博士、太太及女兒全家福照片。
石油業精英──蔡鴻禧博士
中化中學高中第六屆畢業同學出了一位石油業的精英。他就是出生於麻
坡利豐港的蔡鴻禧博士。
蔡鴻禧在南大念完化工系後,留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在英國考獲化學
工程博士後,他加入著名的蜆殼石油公司。長期服務於這家跨國公司,
直到1998年退休,蔡博士對本地區石油業的發展貢獻不小。
在蜆殼石油公司工作期間,蔡鴻禧先後被派至多個地區和國家開發石油
業務。他曾在新加坡的毛廣島、荷蘭的海牙、東馬的美里與民都魯、日
本、美國加州和馬來西亞的波德申等地工作。
赤軍炸毛廣島油庫
回首過去種種經歷,蔡鴻禧說,他對他參與設計建造的新加坡毛廣島大
型儲油槽(或稱油罐)險遭日本赤軍炸毀,留下深刻印象。上個世紀70
年代初,蔡鴻禧博士在毛廣島上工作,參與蜆殼石油公司在島上興建巨
型儲油槽及其他設施。過後他被公司調至波德申的蜆殼煉油廠工作。
對於日本赤軍企圖炸毀毛廣島油庫事件,他說,當時可說相當幸運,赤
軍恐怖份子選定的爆炸目標是島上最大的一座儲油槽(油罐),如果他
們是炸其他較小型的油槽,後果不堪設想。
他解釋道,這座大型儲油槽是用來儲存比較不易燃燒和爆炸的重燃油。
如果他們把目標鎖定儲存飛機油和汽油的油槽,那將是一場大災難。
由於曾參與島上石油設施的設計工作,蔡鴻禧對島上各個設施和油槽結
構瞭若指掌。他說,為了承受巨大壓力,大型儲油槽底層的設計採用厚
度大的鋼板,油槽底層鋼壁堅固厚重,不易炸穿。日本赤軍不瞭解油槽
的結構,把炸藥安裝在大油槽的底層,因此作用不大。這是不幸中的大
幸。
激進的日本赤軍是在1974 年1月31日襲擊新加坡毛廣島蜆殼石油公司的
油庫。他們企圖炸毀毛廣島油庫,使之陷入火海,從而阻止新加坡向南
越源源供應石油。
赤軍策劃這項大膽行動,派出4 名全副武裝的日本赤軍和巴勒斯坦激進
份子,攜帶12枚炸彈登陸毛廣島。他們成功引爆其中的3枚,然後衝至
碼頭,騎劫渡輪Laju 號,扣船員為人質,企圖逃跑。
有兩位中化中學高中第六屆同學在七十年代曾在毛廣島上工作。除了蔡
鴻禧之外,另一位是在島上從事建築工程的梁炳超同學。事隔30多年,
沒想到兩位中化老同學又碰頭,在一起回憶毛廣島惊心動魄的一幕。梁
炳超告訴蔡鴻禧,當時他剛好在毛廣島的碼頭處,目睹赤軍騎劫渡輪的
緊張過程。
經過數天談判後,赤軍釋放人質,他們在新加坡官員的陪同下,獲准前
往中東國家。
重視防火 紀律嚴格
蔡鴻禧說,從事石油這行業,工業安全與防火工作的意識要強,不能有
絲毫疏忽。許多因素會引起油廠設施失火,除人為因素外,大自然因素
,如雷電交加的惡劣天氣,也會引起油廠陷入熊熊大火,人命財物損失
慘重。因此,石油公司經常舉行防火演習,要求公司職員人人都要有滅
火的知識和技能,甚至要懂得駕駛消防車。在油廠內,如發生火患,分
秒必爭,等消防車開到現場,那已經太遲了。
他說,為防止重大事故,公司職員必須培養嚴格遵守紀律的習慣,做事
井然有序,才能應付突發的災難事件。他認為,這些年來,他在蜆殼石
油公司工作,讓他獲益不淺,讓他學到辦事有條有理,絕不含糊。對他
來說,這是人生寶貴的經驗。
他說,目前馬航董事經理兼總執行長拿督斯里依德利斯就是蜆殼石油
公司訓練出來的一位出色的管理人才。他的這位前同事被當局重用,
派他入主馬航,展開整頓,使之轉虧為盈。
在美設計波德申油廠
蔡鴻禧說,為設計新的波德申蜆殼油廠,他到美國加州工作一年,那
是他人生最愉快的一段生活。
他說,公司決定在波德申興建新油廠,並把新油廠的設計重任交由美
國加州一家公司負責。於是他和同事一組人被派到美國加州,監督油
廠的設計,以符合在波德申興建煉油廠的需求。
他說,他們一組8個人,只有他和另一位同事是華人,其餘是洋人。
8個人中有一位是主任,其他7人每人負責監督油廠一個部門的設計。
他們向美國公司提出波德申油廠的需求,美國公司就按他們所提的需
求進行設計。然後雙方商討研究設計好的草案,不滿意之處,就向美
國公司提出,要求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設計天然氣液化廠
蔡博士說,1992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很幸運地被公司派去參與
一項大型工程,參與設計與建造〞馬來西亞第二天然氣液化廠〞。
他說,當時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與蜆殼石油公司、日本和砂勞越州政
府合資興建大型天然氣液化廠,有機會參與這項耗資45億零吉的大型工
程,是他的榮幸。
蔡鴻禧說,這項工程的管理層都是國油的精英。他是以蜆殼石油公司代
表身份,成為他們當中唯一的〞外人〞。為推動這項工程計劃,前後花
了他4年的時間。最初的一年半,他被派駐日本,在日本主要承包商的
設計中心工作,其餘的時間是在砂勞越的民都魯工地。
他說,在第二天然氣液化廠建成後,他繼續參與馬來西亞第三天然氣液
化廠的初步設計工作,直至1998年退休。
液化天然氣是一項非常專門的工業。在全世界,天然氣液化廠的數目,
屈指可數。因此,在中化中學校友當中,他可能是唯一擁有天然氣液化
的專業學識。
退休後,蔡鴻禧熱衷於打高爾夫球,夫婦倆經常一起到各地打高爾夫球
。偶爾他也以他的石油專業知識,向涉及石油業務的朋友提供意見。有
一位朋友有意在中國收購一家煉油廠,要求他前往視察評估。他參觀了
朋友準備收購的中國油廠後,發覺這家油廠的防火保安意識不強,防火
規格不嚴,火警防範措施嚴重不足。結果他的朋友放棄這項收購計劃。
賣包小子成為博士
學生時代,蔡鴻禧一面在中化中學唸書,一面在利豐港幫家人賣包,補
助家用。那時候,蔡鴻禧在課餘時間,經常推著一輛三輪車,在利豐港
一帶沿路賣包。
後來他進入南洋大學,再到英國深造。即使在他剛考獲博士後,回到家
鄉利豐港,他還曾像早期那樣,幫助家裡的小生意。這顯示,他並不因
學有所成,便擺起架子,而是照舊平易近人。
從利豐港的賣包小子,在華文獨立中學受教育,到石油業的精英,這是
蔡鴻禧同學走的人生道路。
2005年蔡鴻禧夫婦返回南洋大學,緬懷雲南園的美好時光。
但今天的南大已非昔日的南大。
但今天的南大已非昔日的南大。
Labels:
杰出校友
郑昭贤,194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麻坡。六十年代因参加马来西亚左派政党活动和组织反越战示威游行,于1966年遭拘留,被送入马来西亚华都牙也政治拘留营,在狱中度过六年时光。
1968年在拘留营中考获英国高级剑桥文凭(H.S.C.),成为伦敦大学校外生。1972年获释放。
1973年加入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之后担任《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主任。
1990年、 1991年和1992年获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颁发拿督黄纪达新闻奖;2000年获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颁发的“新闻事业服务精神奖”。
2001年退休后继以自由撰稿人身份为报章杂志写稿。同时,参与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的活动,6年来为商会财经杂志《马中经贸》撰稿和协助编务工作。现任商会财经杂志《马中经贸》编务顾问。主要著作有《28年报人见闻--看东南亚华人的沧桑》、《陈田夫人—李明口述历史》、《风云人物》、《风云人物续篇》(获福联会文学奖)、《风云人物第三集》(获福联会文学奖)等。
southeastasiachinese.blogspot.com
class61chhs.blogspot.com
Wednesday, October 8, 2008
張木欽寫部落格
重出江湖寶刀未老
前幾天,到資深報人張木欽(右)的家造訪,當時他正在電腦前忙。原來張木欽已在今年五月建立了自己的部落格:《未富先老》。這位〞江湖第一筆〞已重出江湖了!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驚喜。這說明他的健康已大有改善。同時,他能夠在家裡,通過新科技,繼續與外界互動,豐富他的生活內容,令生活更精彩,是可喜的事。這有益他的建康,也使生命更有意義。
約五年前,我去探訪學長張木欽,見他整天呆在家裡,看電視,翻報紙和玩電腦。他說,疾病纏身,隨時隨地陷入暈眩狀態,頭重腳輕,難受萬分。嚴重的頭暈隨時可能發作,因此他不敢出門,而醫生卻找不出病因。
然而,他與我交談時,講話有條有理,記憶力好,分析力強。因此,當時我向他建議,不妨動動筆,寫點文章,發揮他的專長。
但他斷然認為,他做不到,他經常頭暈,天旋地轉,恍恍惚惚,無法再動筆了。他告訴我,當時報上登出他的文章,是報館用他的舊稿,是舊稿重登,不是他的新作。
一年前,我告訴他,我建立了自己的部落格,並提議他也寫部落格,讓生活更有內容。他的反應十分冷談。當時他說,部落格是年輕人的玩意兒,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瑣事讓大家知道,沒意思。同時,這個時尚玩意兒已過時了,人家已玩厭了,改玩其他。
萬萬料不到,這次到他家造訪,他已經重出江湖,忙於寫部落格。他以行動否定了幾年前自己的談話,否定了部落格是過時的玩意兒。他不但能重新動筆,同時思維清晰,分析力強。他的部落格引起不少人的共鳴,正面和負面的評語都有,十分熱鬧。
問他為何會動新動筆,成為部落客?他告訴我,308大選後,很多人成為部落客,連前首相馬哈迪也寫部落格。這引起他要寫部落格的念頭,他也想在部落格上湊熱鬧。
翻閱張木欽的部落格,仍然是筆鋒銳利,真是寶刀未老。
張木欽部落格《未富先老》:
teobakkim.blogspot.com
Labels:
中化校友
郑昭贤,194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麻坡。六十年代因参加马来西亚左派政党活动和组织反越战示威游行,于1966年遭拘留,被送入马来西亚华都牙也政治拘留营,在狱中度过六年时光。
1968年在拘留营中考获英国高级剑桥文凭(H.S.C.),成为伦敦大学校外生。1972年获释放。
1973年加入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之后担任《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主任。
1990年、 1991年和1992年获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颁发拿督黄纪达新闻奖;2000年获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颁发的“新闻事业服务精神奖”。
2001年退休后继以自由撰稿人身份为报章杂志写稿。同时,参与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的活动,6年来为商会财经杂志《马中经贸》撰稿和协助编务工作。现任商会财经杂志《马中经贸》编务顾问。主要著作有《28年报人见闻--看东南亚华人的沧桑》、《陈田夫人—李明口述历史》、《风云人物》、《风云人物续篇》(获福联会文学奖)、《风云人物第三集》(获福联会文学奖)等。
southeastasiachinese.blogspot.com
class61chhs.blogspot.com
Friday, October 3, 2008
植物病理學家──楊安福
遭開除的前南大生
三位老同學相見歡。左起來自加拿大的楊安福碩士(植物病理學家)、筆者與蔡鴻禧博士(天然氣與石油業)。
兩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獨中生,在新加坡南洋大學遭開除學籍。逆境阻撓不了他們求上進的精神,最終在學術上嶄露頭角,成為植物病理學家和數學教授。這顯示當年獨中生的堅韌不拔的精神。
定居加拿大的楊安福同學到吉隆坡拜訪中化中學老同學。相隔幾十年未見面,老同學有機會相聚,其樂融融。
畢業考前遭開除
難能可貴的是,楊安福與當年初中一年級第八班的老同學林金檳(右)再團聚。他們兩人一起進入新加坡的南洋大學,一起在大學畢業考試的前夕遭當局開除。人生路途上的挫折,未令他們氣餒,他們勇於面對逆境和挑戰,堅持奮斗,勇闖國外大學,尋求出路,最終兩人都開創出一個春天來。
楊安福在南大修讀生物系,開除並不能挫他的銳氣,最後他在加拿大成為植物病毒學家。林金檳博士就讀南大數學系,在南大被剝奪了完成學業的機會後,他毅然遠赴英國,考獲博士,成為馬來亞大學的數學教授。
父親嚴厲責罵
在與吉隆坡老同學相聚期間,楊安福回憶道,當年他是南大生物學系學會的代表,林金檳是數學系學會的代表。他們反對南洋大學改制。就在他們即將參加畢業考試,學會的執委全被開除了。
當時他的父親非常生氣,大聲責罵他。他年輕氣盛,竟恫言如父親再這麼對待他,他就脫離這個家。
不過當時,他也感到前途茫茫。他決定前往紐西蘭繼續求學,父親還是愛子心切,支持他海外深造。本來他在南大已快畢業,由於被開除,修讀的課程不受紐西蘭大學承認,他只能再從第二年課程修讀起。
他認為,他今後不可能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因此在紐西蘭他選修園藝系,準備畢業後自己搞農業。
研究黃豆種子病毒根源
後來,由於他的愛人先到加拿大升學,他也跟着到加拿大闖天下。他進入加拿大大學,修讀植物病毒學,最後考獲碩士學位。
楊安福說,他研究植物過濾性病毒的傳播,這需要動用大型的電子顯微鏡。他花費不少精力研究黃豆的過濾性病毒如何通過種子傳染給下一代。這項研究要動用電子顯微鏡,還需要用鋒利的鑽石切刀。幾經辛苦鑽研,他終於證明,種子裡的過濾性病毒是由母體傳播,不是由花粉傳播。
考獲碩士後,他先在大學裡工作,幫教授從事研究工作。幾年後,教授的研究金用完了,他離開大學,轉入魁北克省一間兒童醫院工作。當時魁北克省的法裔勢力強大,獨立的呼聲大,孩子入學不是唸英文,而必須讀法文。為了孩子的教育,他轉入渥太華的政府農業部,專職植物病毒的工作。在這個崗位上,他辛勞工作幾十年,目前是部門的經理。
楊安福透露,他可能會在這一、兩年內退休。
山芭學生出人頭地
楊安福還清楚記得他剛踏入中化中學的情況。他說,1956年,一群來自麻坡周圍鄉下地區的學生報名就讀中化中學。這批鄉區小學的學生被校方編入中化中學初中一年級的最後一班。當年,中化中學初中一年級共開設八班,來自鄉區的學生全被安排在第八班,就是最後一班。
他說,當時有同學笑他們是來自山芭的學生。
楊安福來自麻坡的玉榭,林金檳來自麻坡的芭口,余國隆來自麻坡的巴西。這幾位初中一年級第八班的鄉區學生後來卻出人頭地,讓他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P.S. 根據楊安福提供的網址,網頁上2007年的一則文,對他的簡略介紹如下:
As the chief technician at the Electron Microscopy Unit, Research Branch,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in Ottawa, Mr. Ann-Fook Yang is responsible for smooth operations of the laboratory. He takes care of several electron microscopes and all ancillary equipment and ensures that the microscopes are available to agricultural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in disciplines as diverse as entomology, plant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In addition, he also teaches electron microscopy techniques to other scientists' technicians. Such procedures may include the preparation of samples for convention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s well as immunogold labeling of various structures fo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31-10-2008
Ann Fook said .......
Dear CHHS61 alumni and friends,
I am back to Canada and started to work again today. Thank you all of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time to meet me at the parties in Singapore and KL.
Those parties meant a lot to me. I have met primary school 1 classmate Leh Hoon, PS3
classmate Jeok Mui and most of you I have not seen for almost 50 years. Thanks are due,
especially, to Set Lan for gathering classmates in Singapore; Leh Hoon and Kia Ger for hosting
a pool-side pot-luck party and everybody for bringing food in Singapore.
I also deeply appreciate Hong Hee for calling up classmates and arranging one day program in
KL and made photo CDs of Class 61; Thai Heng and Kok Leong for hospitalities and Cheong
Hiang for transportation and writing a blog about me.
Please convey my sincere thanks to those people who were at the parties but do not have e-mail
address listed. I hope that we can meet again. If any of you come to Ottawa, let me know in
advance I will gladly be your tour guide.
Regards,
Ann Fook
三位老同學相見歡。左起來自加拿大的楊安福碩士(植物病理學家)、筆者與蔡鴻禧博士(天然氣與石油業)。
兩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獨中生,在新加坡南洋大學遭開除學籍。逆境阻撓不了他們求上進的精神,最終在學術上嶄露頭角,成為植物病理學家和數學教授。這顯示當年獨中生的堅韌不拔的精神。
定居加拿大的楊安福同學到吉隆坡拜訪中化中學老同學。相隔幾十年未見面,老同學有機會相聚,其樂融融。
畢業考前遭開除
難能可貴的是,楊安福與當年初中一年級第八班的老同學林金檳(右)再團聚。他們兩人一起進入新加坡的南洋大學,一起在大學畢業考試的前夕遭當局開除。人生路途上的挫折,未令他們氣餒,他們勇於面對逆境和挑戰,堅持奮斗,勇闖國外大學,尋求出路,最終兩人都開創出一個春天來。
楊安福在南大修讀生物系,開除並不能挫他的銳氣,最後他在加拿大成為植物病毒學家。林金檳博士就讀南大數學系,在南大被剝奪了完成學業的機會後,他毅然遠赴英國,考獲博士,成為馬來亞大學的數學教授。
父親嚴厲責罵
在與吉隆坡老同學相聚期間,楊安福回憶道,當年他是南大生物學系學會的代表,林金檳是數學系學會的代表。他們反對南洋大學改制。就在他們即將參加畢業考試,學會的執委全被開除了。
當時他的父親非常生氣,大聲責罵他。他年輕氣盛,竟恫言如父親再這麼對待他,他就脫離這個家。
不過當時,他也感到前途茫茫。他決定前往紐西蘭繼續求學,父親還是愛子心切,支持他海外深造。本來他在南大已快畢業,由於被開除,修讀的課程不受紐西蘭大學承認,他只能再從第二年課程修讀起。
他認為,他今後不可能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因此在紐西蘭他選修園藝系,準備畢業後自己搞農業。
研究黃豆種子病毒根源
後來,由於他的愛人先到加拿大升學,他也跟着到加拿大闖天下。他進入加拿大大學,修讀植物病毒學,最後考獲碩士學位。
楊安福說,他研究植物過濾性病毒的傳播,這需要動用大型的電子顯微鏡。他花費不少精力研究黃豆的過濾性病毒如何通過種子傳染給下一代。這項研究要動用電子顯微鏡,還需要用鋒利的鑽石切刀。幾經辛苦鑽研,他終於證明,種子裡的過濾性病毒是由母體傳播,不是由花粉傳播。
考獲碩士後,他先在大學裡工作,幫教授從事研究工作。幾年後,教授的研究金用完了,他離開大學,轉入魁北克省一間兒童醫院工作。當時魁北克省的法裔勢力強大,獨立的呼聲大,孩子入學不是唸英文,而必須讀法文。為了孩子的教育,他轉入渥太華的政府農業部,專職植物病毒的工作。在這個崗位上,他辛勞工作幾十年,目前是部門的經理。
楊安福透露,他可能會在這一、兩年內退休。
山芭學生出人頭地
楊安福還清楚記得他剛踏入中化中學的情況。他說,1956年,一群來自麻坡周圍鄉下地區的學生報名就讀中化中學。這批鄉區小學的學生被校方編入中化中學初中一年級的最後一班。當年,中化中學初中一年級共開設八班,來自鄉區的學生全被安排在第八班,就是最後一班。
他說,當時有同學笑他們是來自山芭的學生。
楊安福來自麻坡的玉榭,林金檳來自麻坡的芭口,余國隆來自麻坡的巴西。這幾位初中一年級第八班的鄉區學生後來卻出人頭地,讓他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P.S. 根據楊安福提供的網址,網頁上2007年的一則文,對他的簡略介紹如下:
As the chief technician at the Electron Microscopy Unit, Research Branch, 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in Ottawa, Mr. Ann-Fook Yang is responsible for smooth operations of the laboratory. He takes care of several electron microscopes and all ancillary equipment and ensures that the microscopes are available to agricultural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in disciplines as diverse as entomology, plant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In addition, he also teaches electron microscopy techniques to other scientists' technicians. Such procedures may include the preparation of samples for convention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s well as immunogold labeling of various structures fo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31-10-2008
Ann Fook said .......
Dear CHHS61 alumni and friends,
I am back to Canada and started to work again today. Thank you all of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time to meet me at the parties in Singapore and KL.
Those parties meant a lot to me. I have met primary school 1 classmate Leh Hoon, PS3
classmate Jeok Mui and most of you I have not seen for almost 50 years. Thanks are due,
especially, to Set Lan for gathering classmates in Singapore; Leh Hoon and Kia Ger for hosting
a pool-side pot-luck party and everybody for bringing food in Singapore.
I also deeply appreciate Hong Hee for calling up classmates and arranging one day program in
KL and made photo CDs of Class 61; Thai Heng and Kok Leong for hospitalities and Cheong
Hiang for transportation and writing a blog about me.
Please convey my sincere thanks to those people who were at the parties but do not have e-mail
address listed. I hope that we can meet again. If any of you come to Ottawa, let me know in
advance I will gladly be your tour guide.
Regards,
Ann Fook
Labels:
杰出校友
郑昭贤,194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麻坡。六十年代因参加马来西亚左派政党活动和组织反越战示威游行,于1966年遭拘留,被送入马来西亚华都牙也政治拘留营,在狱中度过六年时光。
1968年在拘留营中考获英国高级剑桥文凭(H.S.C.),成为伦敦大学校外生。1972年获释放。
1973年加入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之后担任《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主任。
1990年、 1991年和1992年获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颁发拿督黄纪达新闻奖;2000年获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颁发的“新闻事业服务精神奖”。
2001年退休后继以自由撰稿人身份为报章杂志写稿。同时,参与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的活动,6年来为商会财经杂志《马中经贸》撰稿和协助编务工作。现任商会财经杂志《马中经贸》编务顾问。主要著作有《28年报人见闻--看东南亚华人的沧桑》、《陈田夫人—李明口述历史》、《风云人物》、《风云人物续篇》(获福联会文学奖)、《风云人物第三集》(获福联会文学奖)等。
southeastasiachinese.blogspot.com
class61chhs.blogspot.com
Wednesday, October 1, 2008
探访学长张木钦
還是老同學情誼深
昨天到吉隆坡孟沙探訪中化中學老校友張木欽。他對我講的一句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張木欽是麻坡中化中學高中第二屆校友,服務南洋商報多年,曾任南洋商報總編輯。
他說,退休後,還是中學時代六年同窗的同學比較有來往,大家的情誼還在。那些在職場上一起工作了30多年的老同事反而較疏遠,少往來。
延續老同學情誼
我深有同感。最近這幾年來,沒想到我們第六屆高中畢業同學的往來和關係,日益密切。有些老同學感嘆道,在工作場所,在同一間公司一起工作幾十年的老同事,一旦退休,就日益疏遠,情誼淡薄。反之,那些相隔幾十年少有往來的老同學,又走在一起,延續學生時代建立起來的友情。
老同學的團聚,讓大家有機會回憶學生時代一起讀書,一起遊玩的美好時光,重燃當年建立的友情。更重要的是,大家之間沒有利益衝突,不必勾心鬥角,沒有職位高低之分。大家以平起平坐的身份,談論政經大事和分享人生經驗。分享保健強身、防病治病的經驗,分享理財經驗,分享處理家庭問題與兒女關係問題的經驗,經常成為相聚在一起時談論的課題。
這種性質的交往相聚,令人身心愉快,有益健康。退休人士應鼓勵發展延續老同學情誼的活動。
健康欠佳 深居簡出
這幾年來,每隔一段時間,我會去拜訪張木欽同學,大家聊聊各自的生活狀況,一些老同學的現狀,也一起回憶學生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我們談到當年張木欽在學校遊藝會上的舞蹈表演。他當年與周翠娥兩人表演的舞蹈《王大娘補缸》,給很多同學留下深刻印象。有些同學還深深記得當年張木欽教他們學跳民間舞蹈。
這幾年來,張木欽深居簡出。他說,他健康欠佳,會突然頭暈,不想出門。他說,他有出門就是去看醫生,不然就是早晨在住家周圍散散步。
我勸他不要老是呆在家裡。我多次邀張木欽同學到餐館與老同學一起吃飯聊天,但他都婉拒了。這次到他家造訪,看到他的精神遠比以往好,與我們夫婦聊天的時間也長了,這是可喜的現象。
張木欽一句還是六年同窗的同學情誼深,30多年的同事關係淡的話,點醒我們應更珍惜與老同學的關係。一旦你退了下來,你與你以前的同事,你與以前你終身服務過的公司,情誼與關係很快就淡化和被遺忘了。不少朋友都有這種感受。
昨天到吉隆坡孟沙探訪中化中學老校友張木欽。他對我講的一句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張木欽是麻坡中化中學高中第二屆校友,服務南洋商報多年,曾任南洋商報總編輯。
他說,退休後,還是中學時代六年同窗的同學比較有來往,大家的情誼還在。那些在職場上一起工作了30多年的老同事反而較疏遠,少往來。
延續老同學情誼
我深有同感。最近這幾年來,沒想到我們第六屆高中畢業同學的往來和關係,日益密切。有些老同學感嘆道,在工作場所,在同一間公司一起工作幾十年的老同事,一旦退休,就日益疏遠,情誼淡薄。反之,那些相隔幾十年少有往來的老同學,又走在一起,延續學生時代建立起來的友情。
老同學的團聚,讓大家有機會回憶學生時代一起讀書,一起遊玩的美好時光,重燃當年建立的友情。更重要的是,大家之間沒有利益衝突,不必勾心鬥角,沒有職位高低之分。大家以平起平坐的身份,談論政經大事和分享人生經驗。分享保健強身、防病治病的經驗,分享理財經驗,分享處理家庭問題與兒女關係問題的經驗,經常成為相聚在一起時談論的課題。
這種性質的交往相聚,令人身心愉快,有益健康。退休人士應鼓勵發展延續老同學情誼的活動。
健康欠佳 深居簡出
這幾年來,每隔一段時間,我會去拜訪張木欽同學,大家聊聊各自的生活狀況,一些老同學的現狀,也一起回憶學生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我們談到當年張木欽在學校遊藝會上的舞蹈表演。他當年與周翠娥兩人表演的舞蹈《王大娘補缸》,給很多同學留下深刻印象。有些同學還深深記得當年張木欽教他們學跳民間舞蹈。
這幾年來,張木欽深居簡出。他說,他健康欠佳,會突然頭暈,不想出門。他說,他有出門就是去看醫生,不然就是早晨在住家周圍散散步。
我勸他不要老是呆在家裡。我多次邀張木欽同學到餐館與老同學一起吃飯聊天,但他都婉拒了。這次到他家造訪,看到他的精神遠比以往好,與我們夫婦聊天的時間也長了,這是可喜的現象。
張木欽一句還是六年同窗的同學情誼深,30多年的同事關係淡的話,點醒我們應更珍惜與老同學的關係。一旦你退了下來,你與你以前的同事,你與以前你終身服務過的公司,情誼與關係很快就淡化和被遺忘了。不少朋友都有這種感受。
Labels:
中化校友
郑昭贤,194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麻坡。六十年代因参加马来西亚左派政党活动和组织反越战示威游行,于1966年遭拘留,被送入马来西亚华都牙也政治拘留营,在狱中度过六年时光。
1968年在拘留营中考获英国高级剑桥文凭(H.S.C.),成为伦敦大学校外生。1972年获释放。
1973年加入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之后担任《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主任。
1990年、 1991年和1992年获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颁发拿督黄纪达新闻奖;2000年获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颁发的“新闻事业服务精神奖”。
2001年退休后继以自由撰稿人身份为报章杂志写稿。同时,参与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的活动,6年来为商会财经杂志《马中经贸》撰稿和协助编务工作。现任商会财经杂志《马中经贸》编务顾问。主要著作有《28年报人见闻--看东南亚华人的沧桑》、《陈田夫人—李明口述历史》、《风云人物》、《风云人物续篇》(获福联会文学奖)、《风云人物第三集》(获福联会文学奖)等。
southeastasiachinese.blogspot.com
class61chhs.blogspot.com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