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戰前中化校長:林子堅、陳兆魁、任序和徐天偉。
1927年,中華學校首屆初中畢業生共有10人,其中陳欽生、李贊育、侯薦慶和鍾能萬4位是來自印尼邦加島。早年中化體育主任劉桑楚是中華學校初中第一屆畢業生。
〈四維堂〉巍峨高峙麻河旁後,麻坡中華學校再接再厲,進一步提升至中學。1924年,中華學校開辦中學課程,成為柔佛州華校最高學府,吸引了泰、印、星、馬各地學生前來升學。
中化中學在校史中自豪地寫道:時本校為南馬唯一華文中學,北自泰南,南到印尼邦加島,負笈來此就學者,絡繹不絕。1927年中華中學第一屆初中畢業生當中,就有四位畢業生是來自印尼邦加島。
方校長文章好道德高
記者李冰人早年寫道:第六任校長方之楝就任時,是中華學校的轉捩點。1924年7月,中華學校開始增辦初中部,當時是南馬地區唯一最高華文中學。
中化校史也指出,方之楝出任校長時期,人才濟濟,為中華學校的鼎盛時期。
中華學校董事會瞭解,要辦好教育,培養人才,必須有良好的師資。經過一翻努力,中華學校聘請到畢業於北京大學的方之楝出任中華學校第六任校長。
方之楝校長是潮州普寧人,學歷高,道德好,寫的文章深獲華社讚賞。他的兄長方次石(方南崗)是革命烈士。方次石留學日本,跟隨孫中山搞革命,曾出任馬來亞檳城光華日報編輯主任,發表文章,抨擊袁世凱。後來他回中國策劃倒袁運動,不幸被捕,於1915年慘遭殺害。當時方之楝擔心受牽連,逃離中國,來到馬來亞。
1920 年,吉隆坡的《益群報》聘請方之楝任報社評論撰稿人,鼓吹民族救亡。但是,剛好雪蘭莪加影的育華學校急需一位校長,於是育華學校董事會墾求《益群報》割愛放人,讓方之楝到加影育華學校長校。《益群報》當時說,〞因念教育同為根本救亡之計〞,〞不能不忍一時之割愛〞,同意讓方之楝到育華學校當校長。
1924年1月,方之楝轉到麻坡出任中華學校校長,並快馬加鞭策劃開辦中學,並於年中開課,讓中華學校邁前一步。
教授長校精通英文
到1927年年底,中華學校請到另一位有名氣,學歷高的校長。他是中國南京金陵大學教授李適生。李適生教授是方之楝校長的妹夫。
李適生教授精通英文。當時剛好印度詩聖泰戈爾到訪麻坡,李適生充當泰戈爾的翻譯,翻譯流暢準確,令英殖民地政府官員刮目相看。英國官員當時盛讚李適生為難得的語言專家。
1929年正月,中華學校聘請的第十任校長也是一位不平凡的人物。這位校長是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的林祖培。他是一位教育家兼詩人,是福建永春的名人。
林祖培於1922年考進南開大學,改讀生物為主,兼修中國文學、日文和英文。他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信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他常發表文章,是《南開周刊》編輯之一,曾與周恩來共處。1926年,林祖培大學畢業,是南開大學第四屆英語系畢業生。
他先返回永春擔任潤中公學校長,並加入國民黨。但他因參與國民黨左派民主革命活動,遭到逮捕。獲釋後,被迫辭去校長職位,林祖培於1927年南渡馬來亞,先在霹靂州安順中華學校當校長,並於1929年到麻坡,任麻坡中華中學校長。
可惜,他長校中華學校不久,就接獲福建省主席方聲濤委任他為永春縣縣長,鄉親墾求他返回永春。於是他離開麻坡中華學校回永春當縣長。但誰料到,雖然他很努力在永春推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政策,但政局混亂,政策無法落實,最後他悲憤辭職。1931年,他在印尼華人領袖的力邀下,舉家遷居印尼椰城,又到南洋興辦華教。他在印尼前後出任幾間華校校長,並發起組織雅加達永春會館,成為印尼華人社團領袖。
林祖培一生著作多,但多數失散。後裔收集他生前的部份詩文,出版《林祖培先生紀念集》。
縱觀中華學校開辦中學課程後,董事部請來的校長都不是泛泛之輩。他們有學問,有大志,關心國家民族的命運。這對麻坡後來成為鄭良樹博士所說〞本地區文化之先鋒,執文教牛耳〞 ,不無關係。
資料來源:
──《益群報》,14-6-1920
──《中化半世紀》、《中化六十年》校史
──閩台論壇 bbs.mtw168.com 網站
──李冰人: 《48周年中化締創史話》
──《柔佛新山華文史料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