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30, 2010

中化校友鄭天炳

師承陳人浩校長
獻身教育書法藝術


鄭天炳的奔馬圖氣勢非凡,神態自如,有《南島悲鴻》 美譽。

鄭天炳塑像。

不久前到金馬士拜會中化老學長陸庭諭,談起中化中學培育出的人才。他說: 〞桃李滿墻,英才輩出〞,中化校歌唱出實情。

陸庭諭指出,鄭天炳是師承陳人浩校長的書法家;校友前輩劉抗更是新加坡國寶,麻坡之光。音樂家劉堅固學長是唐山大地震為救人不顧個人安危的人民英雄;林鴻圖校長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主任;林專資同學曾任新馬長堤關稅局高級督察; 李雲溪同學則回校任校長多年,宏揚中化精神。

11月20日到新山開會,剛好新山福建會館在舉辦《鄭天炳書畫精品回顧展》,於是在新山中化校友的陪同下,有機會前往參觀,並會見鄭天炳夫人顏玉妹女士,聊起書法家校友鄭天炳身前的事跡點滴。

書法家鄭天炳於1928年出生,1948年在麻坡中化中學初中畢業,是中化中學初中第16屆畢業生。1953年,鄭天炳畢業於馬來西亞假期師訓學院,走上30年粉筆生涯,直到80年代未退休。

從校長職位退休後,鄭天炳 應鍾正山之邀 ,於1990年加入鍾正山的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擔任書法組主任,編寫書法教材,舉辦校外書法講座,積極推動書法藝術。

2000年,鄭天炳在新山創辦了時代藝術學院(NEO-ART INSTITUTE ),擔任院長兼執行董事。鍾正山說,鄭天炳對新山的藝術啟蒙和發展扮演了重要推動者角色。2006年,鄭天炳榮獲大馬華人文化協會予〞文化藝術獎〞。

慶幸有緣在展會上與鄭夫人顏玉妹(右圖)相見,與她聊起麻坡的往事。她說,鄭天炳是名畫家劉抗的表弟,小時候曾住在麻坡六馬路劉抗的家。我告訴她,50年代,我曾經常到這間屋子,與劉抗的侄兒劉福林一起溫習功課。

早年,鄭天炳隨書法家陳人浩習中國書法,同時跟其表兄劉抗習西洋畫,自己還參照各家各派碑帖,深下功夫。

除書法之外,鄭天炳還善畫馬。他以書入畫之筆,畫出的墨馬,神形具備,故有《南島悲鴻》之美譽。

在陳人浩和劉抗的影響下,麻坡中化中學出了多位書畫藝術人才。這是中化人的榮耀。

為配合中化中學的百年慶典,北京中化校友,畫家黃國強教授和麻坡中化校友兼中化美術老師陳培仁,正在籌備返回麻坡中化母校,於2012年舉辦《畫家80歲書畫展》,續創麻坡文化城的輝煌。

鄭天炳書畫精品回顧展在新山福建會館開幕的場面。


Monday, November 29, 2010

中化百年紀念刊

編委會希望反映
麻華社先賢事跡


中化百年紀念刊編委會首次會議於麻坡中化中學召開。


为迎接百年校庆,麻坡中化中学已成立《百年纪念刊》编委会,編寫百年校史,反映中化兒女和麻坡華社的奮鬥事跡。

中化《百年纪念刊》编委会特別邀請南方學院的鄭良樹教授和安煥然教授擔任學術顧問,並由中化現任和前任校長陳維武博士、徐其禮、林鴻圖、李雲溪、陳蘇弟和關蓮意校長任編務顧問。

編委會由麻坡、吉隆坡、新山和新加坡校友組成。他們是吉隆坡的鄭昭賢、蘇鳳喜及陳澤清,新山的李樹藩、藍耀璧和馬漢,新加坡的李凌千,麻坡的劉祺裕和孫秀燕。

坡中化中學於1912年誕生,走過百年滄桑,培育不少人才。初期,中化的前身是麻坡三間方言私塾,合併後成為中華學堂,學生只有28名,校舍是一間簡陋的 馬來浮腳屋。過後,中華學堂易名為中華學校,1923年興建輪奂壯麗的《四維堂》校舍,並於1924年成為南馬第一間華文中學。戰後中華中學再易名為中化 中學。

中化《百年纪念刊》编委會為編寫中化百年校史,正在盡力搜集資料,詳盡記載這間百年老校經歷的風風雨雨。在各個歷史階段,中化中學的發展深受時代思潮影響,中化兒女積極投身社會活動,百年校史將盡力加以反映,作為麻坡華社奮鬥史的組成部份。

編委會希望各地校友大力支持,让母校的百年校庆纪念刊内容丰富,反映百年老校的事迹和麻坡华社兴学办教育的精神。

編委會呼吁各地校友拨出时间,为纪念刊执笔撰文,稿件寄交编委会。内容包括中化的沧桑经历,怀念恩师,各地校友的奋斗事迹与成就等。

同时,编委会希望各地校友能传来自己珍藏的中化历史性照片。一图胜千言,让百年纪念刊更吸引人,更有收藏价值。文章、图片等可传至下列电邮:


主編鄭昭賢e-mail: ch_tay@yahoo.com
電話:6017-604 5575

紀念刊祕書處(孫秀燕)e-mail: siewee@yahoo.com
電話:6012-660 2606



中化中學珍藏一幅刻上陳人浩書法的文天祥《正氣歌》木屏風。會後,編委會成員在60年前中化學生刻製之《正氣歌》屏風前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