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北大物理系
劉在川的北大物理系畢業證書(20-9-1932)。
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麻坡中華學校就有不少校友到中國升學,甚至進入北京大學。這顯示早年麻坡華人就十分重視子女教育。
戰前中化校友劉在川(璋)就是1932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生。
劉在川就讀於麻坡砂香街亞答屋中華小學,1922年小學畢業,與幾位同學乘船到廈門集美升中學。中學畢業後,進入北京大學物理系。
劉在川學成回麻坡後,積極參與麻坡鄉團組織和推動華教發展,曾擔任中化中學代校長,中化中學董事,長時間任中化中學監學,對中化中學的貢獻不小。
劉在川女兒劉麗惠老師回憶道,她的祖母告訴她,父親劉在川早年就讀麻坡砂香街中華學校,當時的學校還是一間亞答屋。畢業後,他遠赴福建集美唸中學。
劉麗惠說,父親在集美中學認識了她的母親鄭玉朮,母親當年是學校的校花。兩人中學畢業後,一起到北京深造。母親進入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父親考進北京大學物理系。在北大時,劉在川還學習德文和英文。
她說,父親大學畢業後,由於日本加緊侵華行動,祖父母十分擔心,促父親盡速返回馬來亞。回麻坡後,劉在川在麻坡開米店。接着日軍佔領麻坡,父親和家人一起到山頂鄉區避難。
為戰後復校奔波
她說,北大唸書時,父親喜歡音樂,愛拉手提琴,有一把心愛的手提琴,常帶着上台演奏。然而在日治逃難時期,他從北京帶回來的手堤琴失竊了,這令父親十分傷心。
日治期間,中華學校遭洗劫和破壞,《四維堂》校舍變成日軍的倉庫。日本投降時,中華學校滿目瘡痍。劉在川感到十分痛心,於是和一批中化校友同心協力,為學校的復辦奔波努力。他親自動手,為學復課找桌椅,搬桌椅,希望麻坡的華人子弟早日有機會再接受華文教育。
堅決反對改制
1955年,劉在川任中化中學代校長。據他的女兒反映,劉在川擔任校長時沒有領薪金,義務當校長。在校時,偶而他還親自拿起鋤頭,在校園鋤鋤草。
1961年,在政府的單元教育政策下,華文中學面對改制危機。劉在川冒着風險,在1961年7月2日的決定中化中學是否接受改制的大會上,發表激昂演說,為保護中化不變質作出貢獻。結果有一段時期,劉在川出國旅遊受到限制。
除了出力之外,劉在川也為戰後中化中學的建設作出捐獻。今天中化中學墻上的《中化中學建校碑誌》留着他的名字,碑誌上寫着:劉在川,捐叁仟元。
1937年正月1日,一批麻坡中華中學校精英校友在上海歡聚一堂。那個時期已有不少中化校友到中國升學。
後排右起劉姜(交通大學)、劉抗(上海美專)、劉錘、劉鴻陸、顏宣、李定業、羅微光、顏潤德、劉鴻逵。
前排右起劉玉珠、林友蓮、劉玉明、陳斌、XX、王釣、林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