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23, 2014

中化百年校刊到北京



 北京华侨历史博物馆---
         收藏中化百年校刊

华侨历史博物馆发出证书
中化百年校史---《中化历史长河》
        
北京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已把中化中学百年校庆所出版的三本校刊,列为他们的珍藏品,并寄来证书和感谢函。

这三本书是《中化历史长河》上册、下册和《回眸.中化》。博物馆收藏部负责人说,这三本书史料丰富,而且详尽。

《中化历史长河》是一部中化百年校史,也是麻坡华社的历史,反映麻坡华人艰苦奋斗的事迹,宣扬华社先贤对民族国家的奉献精神。
 
中化百年图片辑

中化百年校史和中化百年图片辑三本书汇集了不少麻坡华社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历史图片。其中有1912年4月1日麻坡中华学校成立开学盛况的历史记录,近一百年前麻坡华族先贤呈函苏丹,要求支持发展华校的国家档案局文件,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到麻坡组织同盟会、书报社和推动麻坡中华学校(中化前身)创立的历史记录,以及麻坡中化董事会先贤惨遭日军屠杀的记录和图片等。
 
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和照片,对关心和研究华教史的人士,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百年校史推介禮---29-6-2014  地点:麻坡中化中学大礼堂

中化中学前董事长拿督辜金强指出:“百年校庆之际,我们必须省思,我们继承了什麽,又将把什麽留给后人?这是编中化百年校史的最大意义。阅读百年校史,着眼点不应只是历史的考究,而是前人大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
 
中化中学前校长陈维武博士说,:“阅读百年中化校史,是一种享受,可以让我们深深的体会中化的历史传承,把自己与社区及学校的历史连接起来。”

先贤后裔获赠百年校史

经过两年的推广,这套中化百年校史已经走向国际,进入各地图书馆。中国、台湾、香港、澳洲大学和教育机构有这一套书。美国国会图书馆两次来购买《中化历史长河》,一次买5本。

在东盟地区,泰国、柬埔寨、寮国、菲律宾、印尼和新加坡的文教机构和华校已获得这套书。希望通过这套书,进一步增进各地华人的互相瞭解,共同关心本地区华教和华族的命运。


Monday, September 22, 2014

中化历史长河(六)




画家刘抗的回忆

武汉合唱团于1939518日抵达麻坡,全体成员到中华中学《四维堂》校舍前与教师和麻坡筹赈会成员大合照。合唱团在麻属地区演唱筹款十个晚上,麻坡掀起狂热的募捐抗日浪潮,麻坡六区共筹得叻币近7万元。在那时期,中华化南两校学生制作纸花,走上街头,卖花劝捐。老师校长也参与行动,上街卖花卖橄榄。

第二届麻属各区华侨筹赈会代表大会于193977日召开,会场也是在中华中学。当时麻市内张贴许多抗日标语:如“自强不息”,“保卫国家”,“多难兴邦”,“抗战求生最后”,“越捐心越热”,“捐资不让人先”,“恢复旧河山”,“亡国奴何分贫富”,“全面战争取生存”等。

 1939武汉合唱团到麻坡演出。

那时中华中学学生已组织了学生抗敌后援会,教师也成立教师抗敌后援会,成为推动麻坡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力量。中华中学教师陈锦波和高云览在教师抗敌后援会中扮演重要角色。转校至新加坡华中的校友彭光涵成为全国学生抗敌后援会重要领导人。

战前中华中学美术主任刘抗生前一段回忆,生动地记录下当年麻坡与中华学校的抗日救亡运动。刘抗回忆道:1937年我和夫人及数位新、马留学上海的青年回返马来半岛,我被聘为麻坡中华中学美术主任。那时候,….抗日气氛非常强烈,麻坡市面上到处张贴救亡和抵制日货的标语。麻坡咖啡店、茶楼贴满抗日名将画页和相片。那时候因为国共合作,各党派联手起来抗日,一些抗日画报出现了蒋介石和毛泽东共同抗日与救亡的画面。

刘抗回忆道,学校教唱救亡歌曲,民间团体经常为抗日进行各种救亡演出。周末晚上,麻坡河畔时常有人发表中国战局进展的演说,宣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25)

学生投入抗日运动

30年代,中华中学的学生运动蓬勃,校内成立学生自治会,发挥很大的影响力。为配合抗日救亡活动,中华中学学生自治会组织抗日宣传队,除了在校内演出外,还走入乡区,走进胶园,宣传抗日,募捐筹款。1935年中华中学学生自治会的主要领导人彭光涵后来成为中国部长级人物,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祕书长。

在学生自治会幕后,有一个地下学生组织──麻坡赤色学联。领导人是中华中学学生郑声烈(又名林义生、郑亚宁),1941年,他在新加坡获选为马共中央常务委员。赤色学联初期採取激进行动,发动学生冒着遭警察抓的风险,夜间在市内发传单,贴标语,纪念苏联十月革命等左派纪念日。在校内他们反对学校推行国民党倡导的《新生活运动》,斗亲国民党的教师,在校内张贴“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蒋介石打内战和镇压学生抗日救亡”等标语。当年麻坡赤色学联五人领导核心是:郑声烈、韩卜英、彭光涵、沈金殿和黄伟天。(26)


 30年代,麻坡赤色学联领导人之一彭光涵。

但随着局势的演变,赤色学联调整政策和策略,取消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争取建立不分阶级的统一战线。赤色学联因此易名为《华侨学生抗日救国会》,老校友岑远之和许金虎加入这个组织的领导班子。

学生抗日救国会展开公开活动,到各地学校宣传和筹建抗日救国会。学生抗日救国会在中华中学势力最强大,成为麻属地区的领导中心。日军佔领马来亚之后,不少中华中学学生成为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的活跃份子或领导人,如郑国庆、龙兴太、邓明新、王回天、韩亚春、林其辉和岑远之等。龙太兴和邓明新在抗日时壮烈牺牲。

此外,有些校友直接到中国从军,进入黄埔军官学校,奔驰沙场。他们是林天雄、杨清明、林缵荣等。(27) 有些校友参加南洋华侨机工队,奔驰在滇缅公路上,运输战争物资支援抗战。尤其是校友刘贝锦最为特出,成为华侨先锋队大队长。

Monday, September 1, 2014

中化历史长河(五)

战前化南女校。
1932年化南女校第一届初中毕业生与出身武昌中央军校的文曼魂校长(右八)合照。



兴建吉里化南楼

早年化南女校的校舍简陋,麻坡先贤策划兴建新校舍,然而面对重重困难,一再拖延,未能动工。先贤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争取校地,通过各种途径,继续筹款。

1926年,麻坡华商局董事会再度冲刺,展开募捐建校运动,并发表化南女校兴建校舍宣言。宣言写道:

“同人不揣棉薄,发起筹捐,自建筑校舍。既蒙侨胞,热心赞助,前后募捐约共二万馀元。又蒙居留地政府赠送校地,以供建筑。惟因需款甚巨,捐得之数,不足敷用,以致进行停顿。九纫之功,亏于一篑。”
“兹第八周年纪念日,特开游艺大会,得蒙黄君振元,慨助新民舞台二天,不收租金,藉此筹款,以充建筑。”

“想我热心侨胞,既荷赞助于前,定蒙玉成于后。尚望慨捐巨资,成兹美举。俾巍峨黉宇,早观厥成,女子教育,赖此发展。将来李桃盈门,人才辈出,家庭得以改良,社会日见进步,皆拜鼎力赞助之赐也。”(21)

1926年正月,董事会展开筹款兴建化南楼运动,谢乌梳、戴金枝、刘贝秀、郑文炳等人带头捐献,筹得义款24655元,并推选谢乌梳、林照英、黄振元和郑文炳全权监督兴建化南校舍。

192610月,化南庆祝八周年校庆,在三马路《新民舞台戏院》(后改为丽士戏院)举行两晚盛大游艺晚会,筹款建校。化南女生负责主要演出,中华学校学生助演,中华基督学校学生助兴。门票分名誉票50元,特别票10元,普通票3元。

几经波折,峇吉里路化南新校工程终于在193011月动工。当年化南女校学生有280人。1931516日,峇吉里路化南楼新校舍落成,一座两层楼新校舍,共有10间教室。不过由于当时经济不景气,经费不足,无法继续建礼堂和办公室。此外,胡文虎先生于1939年访问麻坡时,乐捐13千馀元,指定是供化南女校兴建校舍。(22)

二战期间,化南女校逃不了遭日本人封禁的厄运。战后复校,为配合时代之发展,陈人浩校长排除阻力,建议化南女校与中华学校合并。于是经历了23年,完成了历史使命,麻坡化南女校走入历史。两校于194510月合并,改名为中化学校。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步入30年代,日本侵华行动步步升级,中华中学董事会领导人、校长、教师和学生,深深被卷进时代大风浪,反对日本侵略行径。在那个年代,落叶归根是华社的主要心态,侨民思想居主要地位,因此,日本侵华行动引起麻坡华社和华校十分强烈的反应。

1928年的山东济南五三惨案,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沈阳的九一八事件,1932年日本攻打上海的一二八事件,到1937年,日军引发七七芦沟桥事变,中华化南师生,以及董事会成员发动一波比一波壮大的抗日筹赈运动。他们眼见国家面临生死存亡,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战前中化校友郑国庆。1945年日本投降后,郑国庆是抗日军驻麻坡军事司令。

1928513 日,麻坡华社领袖兼中华中学董事会领导人张开川在中华学校召开麻坡侨众大会,成立《麻坡救济山东惨案委员会》。(23)
之后,随着日本侵略行动的扩大,麻坡的抗日民情日益激 昂,到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爱国抗日情绪高涨,几乎达到沸腾,形成波澜壮阔的运动,把麻坡推上南洋筹赈模范区。

芦沟桥事变爆发后,麻坡率先成立筹赈会,麻属筹赈会于1937719日成立,并立即展开“地毯式”的筹款抗日运动。

19381112日,首届麻华各区筹赈会代表大会在中华中学召开,教师陈人浩和刘抗负责会场设计,张开川任大会主席。学校大门高悬一幅对联。右边是:事变不寻常,天教全局棋秤,独操胜算。左边是:精神大团结,群作中流砥柱,共障狂澜。会场贴满标语:“抗战必胜,建国必成”;“拥护领袖,抗战到底”;“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24)

 中化校友岑远之投身抗日,日本投降后,岑远之出任永平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正主席是战前麻坡中华中学校长黄芳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