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化南女校。
1932年化南女校第一届初中毕业生与出身武昌中央军校的文曼魂校长(右八)合照。
兴建峇吉里化南楼
早年化南女校的校舍简陋,麻坡先贤策划兴建新校舍,然而面对重重困难,一再拖延,未能动工。先贤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争取校地,通过各种途径,继续筹款。
1926年,麻坡华商局董事会再度冲刺,展开募捐建校运动,并发表化南女校兴建校舍宣言。宣言写道:
“同人不揣棉薄,发起筹捐,自建筑校舍。既蒙侨胞,热心赞助,前后募捐约共二万馀元。又蒙居留地政府赠送校地,以供建筑。惟因需款甚巨,捐得之数,不足敷用,以致进行停顿。九纫之功,亏于一篑。”
“兹第八周年纪念日,特开游艺大会,得蒙黄君振元,慨助新民舞台二天,不收租金,藉此筹款,以充建筑。”
“想我热心侨胞,既荷赞助于前,定蒙玉成于后。尚望慨捐巨资,成兹美举。俾巍峨黉宇,早观厥成,女子教育,赖此发展。将来李桃盈门,人才辈出,家庭得以改良,社会日见进步,皆拜鼎力赞助之赐也。”(21)
1926年正月,董事会展开筹款兴建化南楼运动,谢乌梳、戴金枝、刘贝秀、郑文炳等人带头捐献,筹得义款2万4千655元,并推选谢乌梳、林照英、黄振元和郑文炳全权监督兴建化南校舍。
1926年10月,化南庆祝八周年校庆,在三马路《新民舞台戏院》(后改为丽士戏院)举行两晚盛大游艺晚会,筹款建校。化南女生负责主要演出,中华学校学生助演,中华基督学校学生助兴。门票分名誉票50元,特别票10元,普通票3元。
几经波折,峇吉里路化南新校工程终于在1930年11月动工。当年化南女校学生有280人。1931年5月16日,峇吉里路化南楼新校舍落成,一座两层楼新校舍,共有10间教室。不过由于当时经济不景气,经费不足,无法继续建礼堂和办公室。此外,胡文虎先生于1939年访问麻坡时,乐捐1万3千馀元,指定是供化南女校兴建校舍。(22)
二战期间,化南女校逃不了遭日本人封禁的厄运。战后复校,为配合时代之发展,陈人浩校长排除阻力,建议化南女校与中华学校合并。于是经历了23年,完成了历史使命,麻坡化南女校走入历史。两校于1945年10月合并,改名为中化学校。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步入30年代,日本侵华行动步步升级,中华中学董事会领导人、校长、教师和学生,深深被卷进时代大风浪,反对日本侵略行径。在那个年代,落叶归根是华社的主要心态,侨民思想居主要地位,因此,日本侵华行动引起麻坡华社和华校十分强烈的反应。
从1928年的山东济南五三惨案,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沈阳的九一八事件,1932年日本攻打上海的一二八事件,到1937年,日军引发七七芦沟桥事变,中华化南师生,以及董事会成员发动一波比一波壮大的抗日筹赈运动。他们眼见国家面临生死存亡,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战前中化校友郑国庆。1945年日本投降后,郑国庆是抗日军驻麻坡军事司令。
战前中化校友郑国庆。1945年日本投降后,郑国庆是抗日军驻麻坡军事司令。
1928年5月13 日,麻坡华社领袖兼中华中学董事会领导人张开川在中华学校召开麻坡侨众大会,成立《麻坡救济山东惨案委员会》。(23)
之后,随着日本侵略行动的扩大,麻坡的抗日民情日益激 昂,到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爱国抗日情绪高涨,几乎达到沸腾,形成波澜壮阔的运动,把麻坡推上南洋筹赈模范区。
芦沟桥事变爆发后,麻坡率先成立筹赈会,麻属筹赈会于1937年7月19日成立,并立即展开“地毯式”的筹款抗日运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