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11日,天后宮保華教大會。 |
1987年7月12日,全柔华团大会反對一種語文政策。 |
天后宫保华教大会
80年代中,华文教育面对华小可能变质的严峻危机。华小有难,独中与华小唇齿相依,岌岌可危。政府为了更有效地达致国家教育政策的最终目标,加强国语马来文的地位,准备修改1961年教育法令。此举将使华小变质,华文教育深受威胁,华社忧心忡忡。
1987年,教育部派不谙华语者到华小任高职,包括任华小的正、副校长。事态严重,麻坡中化校友会、麻坡留台同学会、麻属发展华小工委会、麻坡中华公会以及其他麻坡华团,响应董教总的号召,热烈投入捍卫华小运动。
7月12日,在峇株华仁中学召开的全柔华团大会上,中化五小董事长余金鉴高声疾呼。他指出,有人变本加厉,要贯彻其一个民族,一种语文政策。他呼吁华社团结,对蚕食或伤害华教的事,绝对不能妥协。大会呼吁政府尊重华裔的共同意愿,并成立一个《挽救华教行动委员会》,成员包括余金鉴、郭全强等人。(41)
10月11日,全国华团和政党在吉隆坡天后宫召开抗议大会,抗议教育部调派未具华文资格者担任华小高职之措施。中化校友会,留台同学会和麻坡中华公会齐心协力,动员关心华教人士踊跃赴会,包租巴士,载送热心人士北上吉隆坡参加天后宫捍卫华小不变质大会。
10月18日,柔佛州华团及各政党在峇株华仁中学礼堂举行紧急大会,讨论采取步骤,捍卫华小不变质。约2千人出席大会,包括麻坡华团、校友会、中化中小学董事会、家教协会代表。大会通过成立一个联合行动委员会,委员包括黄复生、余金鉴等。大会由余金鉴主持,当时他是麻坡中化小学五校董事长,又是柔佛州中华总会会长。(42)
免費巴士載關心華教人士出席吉隆坡保華教大會。 |
校友会角色日增
在这段期间,麻坡中化校友会除了动员麻坡民众到吉隆坡和峇株巴辖出席保华教大会外,并发表声明,呼吁〞全国爱护母语母文的华裔,绝不让步,捍卫华小,誓为华小后盾,确保华小永不变质。〞
中化校友会是一股支持母校的力量,也是支持华教的一股力量。随时日之发展,至今,在麻坡、新山、吉隆坡和新加坡4地已有中化校友会组织,并日益发挥其支持母校,维护华教的角色。
麻坡中化校友会成立于1972年,宗旨是联络校友,协助母校的发展。同时本着维护华教,人人有责的精神,大力支持董教总捍卫华教的行动。在成立初期,校友会多年在中化举办《校友回校日》,拉近校友与母校的关系。1977年,麻坡中化校友会在母校校园成功举行《千人宴》,为中化中学筹到2万6千多元的教育基金。《千人宴》场面盛大,有2千6百多人参加。90年代中之后,校友会改为在会所举办《新春团拜》,促进校友之间的感情。
《环球中化校友嘉年华会》的举办,是校友会在联络校友的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最初,校友会组织百人旅游团到北京,与中国校友团聚,过后促成了2000年在北京举行的首届《环球中化校友嘉年华会》。第二届环球中化校友嘉年华会于2002年回到麻坡母校举行,场面感人。第三届于2007年于香港举行。
南马中化校友会2010年主办的第四届校友嘉年华会进一步促进各地校友与母校的关系。大会主席张春昇强调《心连中化,情系校友》作为是届嘉年华会的主题,并把嘉年华会活动与即将到来的母校百年大寿相结合。陈维武校长在会上提出他的独中办学理念和愿景。
至此,校友会对中化母校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日后可望校友会对母校作出更大贡献。
挑战严峻招生不易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虽然整体的大气候对独中发展有利,但是中化面对的挑战依然艰巨,招生工作不易,经费不足,师资待遇不易提升。
从1996年开始,一度连续5年中化的学生人数下跌。人数从1995年的1,658 人逐年下降至2000年的1,220人,跌幅超过20%。
有鉴于此,中化为此作出重大努力,教师校长巡迴访问麻县华小,举办升学讲座,推广招生工作。学校成立招生小组,拟定各种策略,挖空心思,出尽法宝,争取更多学生来源。中化师生组队,从各华小校长取得毕业生 名单,从市区到乡镇寻觅小六生拜访家长宣教,鼓励就读中化,家境清寒者可申请助学金,但效果也差强人意。关莲意校长掌校时,常带老师到人数多的华小招集毕业生,在学校礼堂演说宣传,学生也没大幅度增加。(43)
逢有喜庆教师节、董事会就职典礼,学校也邀请各华小校长、董事、家协等参与宴会,共欢同乐;学年结束前邀请麻属各华小毕业生参观中化,由专人介绍中化的软硬体设备,无奈效果不彰。
学生没有逐年增加,中化面对隐忧,校长教师辛苦努力,也不易扭转局面。这显示客观环境仍存在不少不利中化发展的因素。国中办得好的地方,学生便被吸引过去,如东甲区的华小毕业生进入中化就偏低。家长为子女选读学校时,无法摆脱从费用、方便性等角度考量。
陈苏弟校长在2007年指出,中化的竞争对手是国中。他说,麻坡只有16% 华小生进入独中,是全柔佛州最低的,其余学生进入国中。但是他指出:「我们的统考成绩标青,我们高中毕业生升学率高达90%。」(44)
输出人才回流不高
在环球化的竞争年代,学校必须有良好师资,提供高素质的教育。教师待遇获得提升,才易于吸引良好师资,并让他们安心专注于他们的专业,提升教学专业水平,确保有高素质的教育。
然而,中化的教师薪金与福利与政府学校相去甚远,也比一些独中略低,因为中化的经费来源不足。据董事会总务黄楚绵于中化85年校庆时透露,1995年,中化全年经费不敷40多万元。1996年调整教师薪金后,全年经费不敷70多万元。因此董事会设法通过以校养校的办法,以舒缓经费难题。中化由于经费问题,难以大幅度调高教师待遇,结果在竞争上处劣势。因此校长经常要为聘请教师伤脑筋,尤其是聘请语文和数理老师更加不易。
中化是培育英才摇篮,但是人才的回流不高。中化长期输出人才,中化校友在外地,在世界各地作出贡献。近几十年来,政府没有在麻坡地区推行大型发展计划,人口外流,人才也外流。麻坡的发展比不上柔佛其他大城市,让人才发挥才华的空间不大,文化教育发展比新山等城市逊色。
陈苏弟校长感慨地回忆90年代他每年写信,邀留台校友毕业后回母校服务。有位校友在复信中表示,他不是排斥教育工作,但无法回校服务,想留台继续研究,只能祝福在校为教育奉献青春的老师们。他指出,优秀的师资是中化发展的基石。他说,若优秀的人力资源没有着落,学校的设备如何优越,也是徒然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