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金殿
按:
中化中学百年纪念特刊 ----〈中化历史长河〉面市已一年了。书中部份内容已刊载在部落格上,其他富有参考价值的文稿将陆续在此部落格上刊登。希望这能方便对华教有兴趣人士查寻有关的资料,同时也让更多人瞭解马来西亚柔佛州这间百年华文学校。
中化中学保存的陈人浩墨宝 |
陈人浩校长结婚照 |
陈人浩先生是麻坡中华、化南两校于战后复办并进行合併而组成一所从小学至高等师范、高中课程的完整教育学府的首任校长。
“中化中小学”校名的由来,是出自人浩先生的构思,也是他办学的宏愿的起步,更是结合麻坡侨众一向以来对民族教育慷慨捐输、无私奉献的崇高兴学精神,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将华社的办学理想引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中化的领航者 优秀的教育家
人浩先生是“中化”的催生者,是摇篮手,是褓姆,更是目光锐利、方向明确的领航者。他从1945年掌理中化中小学校政,前后历时十有一载,对于麻坡华社万众一心所开创的教育事业,人浩先生贡献之多、成就之大、心力时间付出之巨,早已是尽人皆知的事。
说到人浩先生与麻坡的渊源,那就有必要从头说起。1938年春,人浩先生首度踏足麻坡这个民情淳朴,文风鼎盛且他早经闻名而心生向往,柔佛州西北部濒临麻河的江城重镇。时因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紧接着发动侵华的日本军机于同年8月13日在上海投下了第一颗心存挑衅的炸弹,中国立刻吹起了全民抗敌的号角;中华大地,顿时成了烽烟处处,人心慌乱的局面。
当时在上海美专担任教席的刘抗先生决意擕眷南返,回归第二故乡麻坡,人浩先生便决定一块离开中国。他们先在新加坡落脚,继后两人(他们是妻舅与妹夫的关係,刘先生的夫人陈人滨女士是人浩先生的妹妹)又联袂来到了麻坡刘抗母校的中华中小学负责美术课程的教导。
这就是人浩先生与麻坡华社、华教建立关係的开始。
出身名门望族 醉心艺术追求
先生于1908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系出书香门第,官家望族,其高曾祖辈,皆属学养深厚的鸿儒名士,出仕为官,品节清廉,而有声于时;其叔辈中,多人留学日本,且献身参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其中福建十杰裡,先生的两名叔叔,便名列其中。父亲与庄公为晚清举人,也曾担任县官。先生出身自如此显赫家族,又因家中长辈,多为饱学之士,诗礼传家,是以先生自小在这样优良的环境中成长,耳濡目染,加以自身的敏事好学,早已对辞章文学,书画艺术,植下了稳固的根基,及后赴上海美专,学艺于刘海粟门下,专攻西洋画,兼习传统水墨画技法。也就在这段期间,与来自南洋的刘抗成为同学,并结为莫逆之交,进而还成了姻亲。
上海美专毕业后,两人又以弱冠之龄,同赴法国巴黎深造,进入国家美术研究院,悉心于探求西方油画艺术的奥妙,以通向更高的求知颠峰。于此期间,先生已于艺术领域,取得斐然的成绩,作品屡屡入选巴黎春季及秋季沙龙的公开画展。在留法五年期间,陈、刘两人足迹遍游欧洲各名城古蹟,并且多次参加瑞士、比利时等国的团体画展,深获好评。
受邀回国执教 立志献身教育
1932年于巴黎毕业之前,适逢到欧洲考察,艺术教育的昔日美专校长刘海粟的再三邀约,鼓励他们毕业后再回母校担任教授之职,以为国家作育英才。
陈刘二氏,原本皆以终身从事艺术创作为职志,惟回到上海执教期间,深受刘校长全情以赴的教育精神所感召,深深领悟到孔子因才施教,诲人不倦的崇高理想,认同教育工作是百年树人大计,更是经国的伟业。有了这一层新的领会与认知,无怪乎人浩先生终其一生,暂且放开了他对艺术的热爱,转而将他的理想、精力、时间、热忱与学识,无私地投注给了教育,说起来并非无因。
对人和譪友善,予人以谦谦君子印像的人浩先生,学问渊博,知深识广,对事具备高瞻远瞩的洞见,在大是大非之前,更能当机立断,见义勇为。1938年到中华学校(中化前身)任教之际,马来半岛的时局,已进入了动盪之秋,日军南侵的阴影,已开始笼罩着半岛各地,海外华人社会,为响应中国的抗敌号召,麻坡的全体侨胞,也进入了援华抗日,积极抵制日货的运动。继而陈嘉庚先生登高一呼,群山响应,华侨筹赈会于焉纷纷在各地成立。麻坡一地,更是当仁不让,尤以武汉合唱团到麻坡演出,画家徐悲鸿到各地义展筹款救国。在麻坡皆兴起空前未有的热潮,筹得款项之多,在南洋各地,麻坡居首而被称为“筹赈模范区”。
中化中学保存的陈人浩墨宝:文天祥的《正气歌》 |
融入麻坡社会 发挥大我精神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大家不分你我,敌忾同仇。人浩先生,也以大无畏的勇气,与大伙儿同进退。武汉合唱团演出前,都集合在砂香街中华学校的四维堂,进行交流意见,讨论策划、节目彩排,全校董事师生以及热心坡众,无不上下一心,加以协助效劳。人浩及刘抗两人,一人製作海报,绘製抗日漫画,一人书写爱国标语、口号。在众人围观下,人浩先生以如椽大笔,一挥而就地写出每字约十尺见方的噼巢大字“民族吼声”四个字,以作为戏院(新民舞台,即后来的丽士戏院,目前已改为电器商行)前用以吸引观众的大看板。
留学法国,教学生画西洋画的美术老师,竟然能如此潇洒地写出笔飞墨舞、气势磅礡的大字,人浩先生在传统书法上的功力,总算让在场的人大大地开了眼界。
从先生初到麻坡任教,到后来地方沦陷,短短不及四年,严格的说,他还只是个“新客”,但事无大小,只要是牵涉到众人的福利,特别是正义之前,先生无不委身其间,当仁不让。
1939年,黄芳奎长校中华任内,发动筹组“麻属华校教师联合会”(麻坡华校教师公会前身),人浩与刘抗两位,积极参与筹备工作,如拟订章则,撰述缘起等项,无不全力以赴,而且亲自到各乡区学校,招募会员,两人的热心公益,照顾同道福祉的善举,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
战时学校停课 韬光养晦度日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事(世界二战)爆发,穹兵黩武的日本侵略者,挥军南下,马来半岛及新加坡相继沦陷,所有学校停办,校园课室,成了日寇的储物仓库和拘留所,且横遭肆意破坏。三年八个月的日治时期,丧尽天良的日军,滥杀无辜,姦淫掳掠,无所不用其极,对当地的侨领及爱国抗日人士,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麻坡地区,死于日寇之刀枪下者,人数论百上千,犠牲之惨烈,高居全马之冠。
日治时间,各行各业停顿,学校关闭,居住于市区及近郊一带的居民,纷纷逃离往乡下或偏远山区避难。人浩先生除了刘抗这一家之外,真的是举目无亲,孑然一身,也不知道何处才是安全之所。在这段艰难时期,幸亏得到向来对人浩先生敬重的沈连城先生的热心筹措,多方协助与安排,租下三马路门牌25号店屋(即今桃源俱乐部斜对面)让刘抗与人浩两人经营一家称为“嘉宾茶室”的咖啡店,楼上兼设小客栈,使他一来可以解决迫切的生计问题,二来也藉此机会得以“苟且活命于乱世”,避开了日军方面对“知识份子”的虎视眈眈。
当时两位因战争失学的学生张愈昌和林冠东也跟随沈连城长子沈茂秋在咖啡店当助手。林冠东是中化创办人林照英的儿子,而张氏即目前定居于新山的社会闻人拿督张愈昌。
世界二战结束 学校纷纷复办
1945年8月15日,罪恶贯盈的日军,终于自食其果,分别于广岛及长崎,嚐到了人类战争史上首两颗原子弹而无条件向联军投降,太平洋战事终告结束。星马得以重光,社会逐步恢复秩序,纷纷重开停顿了近四个年头的学校。
麻坡华人的首要任务,便是尽快复办学校。然而,由于战乱对地方上所带来的蹂躏,尤以日寇惨无人道的杀戳,战前的社会栋樑、华侨领袖,殆半壮烈犠牲,坡众一时间几乎面对无人领导,而陷入顿失所依的困境。所幸在这青黄不接的过渡时期,部分热心侨领的中坚分子,自动自发地联同校友、教师群策群力,组成以黄则健、张南星、卢尚武三人为主干的复校委员会,积极多方策划,落力四处奔波,为复办学校,事事亲力亲为,是以于1945年10月15日,中华化南两校,便率先马来半岛各地,成为最早复办开课的学校。
由于中华化南两校,自从草创时期开始,即由同一个组织,同一批领导人共同管理,为了更有效的发展校务,因应时代的实际需要,人浩先生力主两校合併,以打破男女不同校的旧规,且建议取两校校名中的首字即“中”与“化”成为新的校名,“中化中小学”于焉诞生。
人浩先生在整个学校的复办过程中,可以说是身先士卒,与各同仁休戚与共,其对华教的关怀,对学校的热心,深受众人的感佩与赞扬,遂被委为中化的首任校长。
陈人浩校长于办学自有其独到的看法与理念。由于其本身的教育背景、学养与阅历,他善于将中西方不同的办学优点,兼收并蓄并融汇贯通于实践之中。他主张学校的领导人与理事委员,应着重于外务,负责经济的来源与管理,以加强学校的整体发展;校内的教务,校长应有最大的主权,尤其对教职人员的徵聘与辞退,应在校长的权限之内,如此方能做到知人善用,任贤选能,组成有效率的教学团队,造福莘莘学子。
人浩先生自掌校伊始,便制定了周全的发展计划与蓝图,并按部就班,逐步推行。
1946年春,新学期开始,学校已走上正规,复校委员会将学校主权移交中华公会,以沈连城为常务委员,领导组成当然董事会,其他成员包括林照英、陈时试、刘国七、林雅硕医生、黄文华等人,全权负责学校的发展事务,一直到1949年。
两校合併初期,总共开31班,计男生732人,女生197人。5月间,柔佛州教育局破例按学生人数,对学校经费给予部分津贴,中化成为获得官方津贴的开始,亦为较后柔州华校接受津贴开了先河。
柔佛最高学府 教师阵容鼎盛
同年7月,复办中学部,此时全校男女学生已达2千7百馀人,教职员共计84人,为自1912年创校以来,人数最高之记录。
人浩先生办学有方,待人以诚,处事得体,是以赢得各方口碑称誉,学校发展,如日中天。教师阵容鼎盛,名师如云,陈应时、张瘦石、丘絮絮、戴国水、叶之威、张接华、郑清植、潘金顺、高亚思、罗微光、林清泉、陈恺、张荃、林鸿才、徐民谋等,有声于时的名师,也充分的发挥了诲人不倦的师道,进而树立中化的优良学风。
为了迎接1947年学校创办35周年校庆,全校师生在校长以身作则的带动下,个个抖擞精神,全力以赴地参与了筹备工作,让中化五育并重的教育理念,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成果上;人浩先生本人不计劳苦,利用课馀之暇,绘製巨幅的孙中山肖像油画,也一口气题写了“四维堂”、“九思楼”、“图书馆”、“絃歌不辍”与“美在斯”的墨宝,并由美术老师指导,中学部学生合力彫刻製成匾额,悬挂于各有关课室的门楣或牆壁上,作为赠送母校生日的永久贺礼。
陈校长也同时为中化设计了校徽、校旗,和准备在校庆当天由学校合唱团齐声唱出,由陈应时老师作词,戴国水老师谱曲的“中化校歌”;中化男女学生的制服,也是校长亲自构思设计的杰作。
卅五周年校庆 中化名列颠峰
1947年4月1日,中化热烈庆祝创校35周年纪念,这是前所未有的盛举,全校对外开放,除了师生作品展览和学生成绩陈列,学校的图书馆、化学室、物理室、文史室以及美术室与音乐室,也都任由参观;晚间于四维堂还有恳亲歌舞、短剧等节目表演,让全体家长和广大坡众,对中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战后复办到庆祝校庆,还不及三年的时间,中化中小学的发展,已攀上了一个叫人赞歎的高峰,人浩校长的有效领导和献身教育的精神,无不让全体董事深深折服与深庆得人。由于学生人数不断激增,1950年,董事部成立建校委员会,积极进行筹款,商界及坡众莫不踊跃认捐,全校师生亦热烈献金,共筹得逾百万元的巨款,买下丹绒区仲尼路地皮一段,总面积约十五英亩,兴建双层钢骨水泥堂皇校舍一座。工程开始之日,恭请柔佛州摄政王东姑伊斯迈王储主持奠基。
新校舍于1953年8月竣工,9月初中学部正式迁入新校舍上课。时任董事长的是龚铸山先生。教育家严元章博士于同年受聘为中化中学副校长,辅佐陈人浩处理校务,并担任高师班教育课程讲师。
中化的高师班乃柔州教育局于1952年所委託开办者。这个阶段的中化中学,由于有坚强的师资阵容,又有完善的教学设备,学生纪律好,学习风气盛,历年的初中会考,皆取得骄人成绩,尤以1951年初中会考及格率达96.5%,为全国之冠,校誉因而鹊起,是以有“南中化,北钟灵”的美誉。报读学生,随之逐年大幅度增加,遂于1954年增办高中课程。
1955年因中小学校舍远隔,小学部亦经接受政府之新薪津制,中小学行政有异,董事会决定分别办理,在同一个董事会管辖下,中小学校务各自独立。人浩校长留任小学校长职,已向董事会辞去中学校长任务,惟继续留校教导高师及高中班美术课。董事刘在川受委为代理校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