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月捐告華社書2-10-1961(中化中学档案文件) |
凄风苦雨的十年
反改制大会最后成立一个35人经济委员会,策划开源节流,负责学校的财政开支。委员会立即行动,发出「征求月捐、特捐告麻坡华社书」,广征月捐,教师减薪,节省学校经常开支。董事会也征得郑泰阳同意,在此困难时刻挑起出掌独中校长重任。郑校长曾一身兼校长、教务主任和训育主任三职,与其他中化教职员站稳岗位,配合董事会的努力,一齐共渡难关。
麻坡华社多方协助中化,不论喜庆或丧事,皆热烈购买中化礼券。商家、团体为中化义卖、义演,一时蔚为风气。
然而,在当时政府维护英、巫文的教育政策下,大环境对独中的发展十分不利。独中文凭不获政府承认,造成独中生升本国大学困难重重,独中毕业生要进入官方机构机会渺茫,出路受到限制。华文独立中学成为孤儿、弃儿。
1957年学校展覽會生物室展館。 |
1958年學校舉行文藝晚會,學生表演馬來舞。 |
与此同时,从1957年至1969年这12年间,英校毕业生地位高,出路机会多。独立初期,在填补英国人离开留下的政府和官方机构的空缺,以及企业 界、银行、种植园等的高级职位,受英文教育者机会多,受惠最大。有些人对独中的信心动摇,认为子女就读独中没出路,读英校最吃香。生活现实导致一些华人,甚至服务教育界的华人把子女送入英校。
面对这种困境,董事会费尽心思,设法应对。1967年,董事会通过一项有关课本议决案,希望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英文程度。议决案写道,“为使学生能参加各种公共考试及投考国内外大学计,应重新检讨各科教学用本。”为此,董事会成立一个以刘在川为召集人的课本审查董教小组。董事会致函校长,指示学校“提高学生英文水准,重要学科逐年段渐进改修英文。”(37) 因此,有一段时期,中化的部份理科採用英文课本。
与此同时,董事会为了学生的前途,为了提升学生的程度,指示校长规定学生下午到校补习,每星期五天。同时学校开办初级文凭下午特别班,收容LCE考试落第的国中生,以免这些曾受过华文教育的华人子弟失学。可见董事会为了中化的生存和华人子女的教育,用心良苦。
总之,在整个60年代,虽然有华社在经济上愿鼎力支持独中,但大环境的压力,造成中化中学的学生人数年年滑落,一年比一年少。从1960年全校有1813名学生,到1969年,中化中学的学生仅有850人。这是中化历史上凄风苦雨的十年。
然而,董事会领导人在逆境中仍不忘先人遗志,坚持兴学,坚持完成1950年建校委员会的计划和目标。中化中学大礼堂终于在1967年建成启用。从1948年建校委员会的成立至1967年,经过近20年的奋斗,战后建校大计终告一段落。先贤的建校功绩被记载在中化中学1967年的建校碑志上,永留后世。
60学生停课离校
1963至1969年间是本校的多事之秋。在左翼政治运动蓬勃的年代,难免有些热血澎湃的学生受社会思潮影响涉足政治活动。这在当时紧绷的政治氛围中是相当敏感的,小则关乎学生个人的行为,甚者可能威胁学校生存。董事会为此曾议决,要学校提倡爱校运动,尽量增加学生课外活动,鼓励学术竞赛,引导学生不涉足校外政治活动。(38)
1967年,正当董事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及学校形象之际,许多学生对于各学科改而采用英文课本一事感到万分的焦虑,一方面没有信心因应新的教材,另一方面担心中化因此逐步变质,最终失去维护民族文化与母语教育的立场。焦虑的情绪升级成激进的行动,部分学生秘密在校内外散发传单,抨击学校与校长。事态日益严重,董事会于8月2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学生三更半夜在市区分发传单和三名学生遭警方扣留的事件。同时,董事会亦要学校严加关注与督导,并采严厉行动,以示警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