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徐其礼校长.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徐其礼校长. Show all posts

Tuesday, April 22, 2014

中化情---

老校長開車載學生


88歲老校長徐其禮和學生鄭昭賢、陳麗莉喜相逢,在新加坡牛車水敘舊。

5年前,老校長徐其禮駕車從地鐵站接學生到他的住家,當時他83歲。
5年後,徐校長已屆88歲高齡,他再度開車,接學生一起去探訪92高齡的前中化中學老師高亞思。

老校長年歲高,開車平穩順暢。

徐校長說,老人要經常動,不要一直呆在家裡。他希望保持能夠自己開車,接送朋友。 他說,兒女出國時,車就放他家,由他送兒女去機場,再駕車回家。這樣也顯示自己還有用。他常去載92歲的高亞思老師外出,一起到公園散步。定居新加坡的幾位年邁老同事相聚時,徐校長就開車,方便大家。

他再度與我談起1958和59年當中化校長的往事,我才知道當年他全力投入,希望搞好教育,提升中化。

他說,當時找好的師資難,很多人不想到麻坡教書。他辛苦爭取到一批新加坡的好老師,願意兩邊跑,往返新麻兩地,在新加坡教書,又到麻坡中化當老師。音樂老師鄭清植出國升造了,他就找到了丁祝三老師,說服他願意兩地跑動,到中化教音樂。物理老師陳素平和英文老師戴藝發也是在這種安排下,才到中化教書。

當時,由於家在新加坡,他也是兩邊跑。他說,當年當校長壓力大,不容易。為辦好中化,他付出很大的精力。

當華文中學校長,要有獻身精神,早年是這樣,當今也是如此。我們華族就有這種精神,華校才能在這塊土地上不滅,在逆境中生存發展。





Friday, September 18, 2009

徐校長的家:兒孫的禮物

八張小桌子表愛心


兒孫贈送的八張小桌子。


到徐其禮校長家作客,我發現,在客廳與飯廳之間擺著8 張小桌子,桌面畫著白雪公子和七小矮人。

這幾張小桌子引起我的好奇。上面有畫、有字,是小孩子的筆跡。徐校長說,這是他的幾個孫兒在女兒徐季林的指導下,製作出來,作為送給祖父祖母的紀念品。

喜歡你煮的雞飯

只見每張小桌桌面有個名字,其中三張分別寫著「冠」、「亞」和「季」。看來這是代表徐校長三個兒女:徐冠林、徐亞林和徐季林。徐校長以「冠、亞、季」三個字,按秩序先後,為兒女取名,別出心裁。

另外5 張小桌子分別寫著:「瑛」、「敏」、「穎」、「騁」和「思思」。看來這是他的孫子的名字。

南大校長徐冠林的小桌子上寫著:爸爸媽媽金婚之囍。次子徐亞林的桌子上寫著:爸爸媽媽身體健康。女兒徐季林的小桌子寫著:愛是恆久的忍耐。

孫子穎的小桌子最有意思,只見上面寫著:「我喜歡你煮的雞飯」。這可能是指她喜歡祖母,徐其禮的太太林儀貞老師所煮的雞飯。

徐其禮對兒孫們送的這個禮物十分滿意。他說,這幾張小桌子還上過報呢。記者曾報導他的兒孫們送給他的這份禮物。

這八張小桌子顯示,徐校長有一個溫暖的家庭,與子女兒孫關係密切。

請學生在家裡吃飯

此外飯廳牆上掛著一張有很多人簽名大卡片,也引起我的注意。這是兒孫們為徐其禮校長慶祝80大壽時,出席生日會者的簽名。

生日會出席者簽名卡上,除了有徐其禮兒孫們的名字外,我還發現還有過去在麻坡中化中學教書的老師。高亞思老師和曾鳳相老師的名字也在上面。高亞思以前在中化中學教數學和化學。據說,如今她已達87歲高齡。1958年徐其禮出任中化中學校長時,曾鳳相老師是中化中學的訓導主任,後來到森美蘭州馬口當啟文中學校長,目前住在吉隆坡。

徐校長的次子徐亞林喜歡音樂 經常在教會裡的音樂班活動。他告訴我,為父親做80大壽時,他帶領家人,一起唱歌,為父親祝壽。

到徐其禮校長家拜訪之前,我沒料到他要請我與劉實蘭同學在他家裡一起用午餐。他還通知女兒徐季林和兒子徐亞林特地回來陪我們吃飯。

家人兩周團聚一次

去年,徐其禮校長到馬六甲A Fomasa 度假村出席中化高中第六屆同學大團聚時,我獲知他的太太林儀貞老師己過世。林儀貞老師是廈門大學物理系畢業,是我們在中化中學唸初中一時的數學老師。在太太過世後,徐校長自己一個人住在老家,兒女沒有與他同住。當時我想,一個獨居老人,生活可能是相當寂寞。這次到訪,我才發現,徐校長有個和諧的家庭,與兒孫的關係密切。

徐校長說,平時他在家裡,吃飯時只有他與女佣兩個人。不過他指著飯桌旁的多張椅子說,這是兒孫們回家吃飯時他們坐的椅子。兒孫們每兩個星期就回家與他團聚,一家人一起用餐。他說,這是他的太太林儀貞老師在世時留下的規矩。只不過當年是林儀貞老師燒飯菜給兒孫吃,現在改為女佣做飯煮菜。

徐校長的父親是私墊老師,培養出一位中學校長兼電機工程師的兒子。徐校長更進一步培養出一位出任南洋理工大學校長的兒子。現在,他的孫子們也獲得良好的栽培。徐校長說,他的長孫,徐冠林的兒子就讀美國史丹福大學,現在是大學第四年級學生。他的外孫女在法國HEC大學唸完碩士,剛回到新加坡工作。

此次探訪徐校長讓我深深感受到,家庭關係對老年人極其重要。徐其禮校長除了有「退而不休」的積極認真對待生活的心態,他與兒孫的密切關係,也起著重要的作用,讓他保持活力與健康。

















一邊是徐冠林的小桌子:爸爸媽媽金婚之囍。另一邊是徐亞林的小桌子:爸爸媽媽身體健康,生活愉快。孫兒的小桌子:我喜歡你煮的雞飯。


徐亞林(後排中)陪父親徐其禮校長(前排中)2008年到馬六甲參加中化第六屆同學的大團聚。

徐其禮校長帶劉實蘭同學(左)參觀他所種的果樹和花草。

徐校長養生之道:退而不休

84歲校長駕車載學生

老校長徐其禮駕車輕鬆自如,親自到地鐵站接到訪的學生。


50年前,他是中化中學的校長,我們是年輕、無憂無慮的學生。今天,雖然他已達84歲高齡,但健康良好,還能自己駕車。學生前來探訪,他親自駕車到地鐵站接,載來訪學生到他的家。

他就是中化中學前校長余其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現任校長徐冠林的父親 。

身手靈活 平穩駕駛

在前往探訪徐其禮校長前,我先以電話與他聯絡。他告訴我,他會駕車到他家附近的地鐵站接我和劉實蘭同學。84 歲的老人要駕車來載我們,令我感到驚訝。他說,由他來載我們比較方便,我們不熟悉他住的地區,不容易找到他的家。

看到他單獨一人駕車到地鐵站找我們,身手十分靈活,平穩駕駛。徐校長說,平時他常駕車出外找朋友。他說,要繼續持有駕駛執照,每年必須通過考試。如果他無法駕車了,那他的生活素質肯定就下滑了。

在徐其禮校長家裡,他帶我們參觀他栽種的果樹和花草,請我們用午餐,與我們聊他的養生之道。

他說,退休人士要保持活力和健康必須「退而不休」。他雖年紀大了,生活中還有不少事忙。

忙於廈大校友會活動

徐其禮校長是福建廈門大學畢業生。雖然他己是高齡老人,他仍然忙於推動廈門大學校友會的活動。他認為,參與這些活動,有助於他保持他的活力與健康。今年十月,他將再飛往廈門,參加廈大校友會的慶典活動。

徐其禮校長說,幼年時,他在麻坡東甲唸私塾。原來當年他的父親是私塾老師,在東甲開辦私塾教書,麻縣地區有不少人送孩子到東甲唸私塾。徐校長回憶道,後來他父親送他到中國升學。他坐輪船到福建省的福州,在福州唸中學。畢業後,他進入廈門大學,唸電機工程系。

很多老人對電腦有排斥的心理,認為老人何必再學新的科技。徐其禮校長卻不同,他樂於學電腦,樂於發電子郵件結交朋友,常上網搜尋資料,增加知識。他的兒子徐亞林就向我讚揚他的父親。徐亞林說,父親年紀這麼大,但他熱心於學電腦和使用電腦,真是了不起。

徐其禮校長拿出一些廈大校友會的刊物給我們看。我問他是否有計劃把他的人生經歷寫成回憶錄。他到樓上拿來一本用中文打字,小心裝訂的冊子,他的自傳。翻閱一下他這寫的這本書,看來他十分用心撰寫他的回憶錄。

問他準備何時出版?他說,沒有這個準備,只是想留給兒孫看,讓他們清楚知道他走過的人生道路。

徐校長又透露,他們全家人在九月份將一起到福建廈門,出席南洋理工大學假廈門舉行中國學生畢業典禮。他說,不少中國人到南洋理工大學深造,包括副市長級的中國官員,因此才在廈門舉行畢業典禮。他將與他的長子,南洋理工大學校長徐冠林以及其他兒孫一起到廈門出席觀禮。

徐其禮校長小時在私塾受教育,老年時,勤於學電腦,應用高科技產品。從唸私塾背詩經到使用電腦,徐其禮校長經歷不同的時代,走過了完全不同的人生經歷。他一生不斷在學習中,活到老,學到老。老來他還強調晚年必須「退而不休」,熱愛生活,認真對待生活。


徐其禮校長與女兒徐季林(左一)在他家客廳與到訪的學生聊天。右一是定居新加坡的劉實蘭,右二是來自吉隆坡的鄭昭賢。

Tuesday, April 29, 2008

南洋商报商余版

南洋商報副刊《商餘》於4月29日(星期二)刊登徐其禮校長為新加坡電訊業先驅的報導。

南洋商報《商餘》版4月22日(星期二)刊登徐其禮校長憶中化中學往事的報導。

Monday, April 28, 2008

新加坡电信业業先驱

徐其礼校长

1962年,徐其禮(右)與其他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工程師在紐西蘭受訓。

1960年,徐其禮(後排右一)進電話局工作不久,與同事們合照。


2008年,82歲的徐其禮校長在中化第六屆畢業同學團聚餐會上致詞。



麻坡中化中學前校長徐其禮是新加坡電訊業的先驅。三月底於馬六甲與
徐校長重逢之前,我完全不知情。這位英才,是毀家興學的陳嘉庚創辦
的廈門大學裁培出來的子弟。

在馬六甲A'Famosa度假村,我有機會與82歲的徐其禮校長一起進餐敘
舊。聽他講述他人生走過的道路,才知道他一生的主要工作是在電訊業
,不是在教育事業。

原來徐其禮校長在新加坡立國初期,參與新加坡電訊業的建設。他憶述
當年他與其他工程師如何克服困難,為今天新加坡發達的電訊業打根基


徐其禮校長是陳嘉庚創辦的廈門大學培養出來的電機工程師。他於1948
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目前他是新加坡廈門大學校友會的名譽會長。

受訓駁接海底電纜

徐其禮校長回憶道,1959年年底,他離開麻坡中化中學。當時他受吉隆
坡中華中學聘請為下午班校長。

他到吉隆坡吉隆坡中華中學上任前,又申請新加坡電話公司的職位,結
果被錄取了。由於他已在吉隆坡中華中學任下午班校長,便要求展延至
1960年7月才到新加坡電話公司上班。

當年由陸運濤經營的新加坡電話公司決定聘請他為助理工程師。於是,
他離開吉隆坡中華中學,離開了教育界,投身電訊業,一做就是幾十年
,直到1987年退休。

新加坡電話公司聘請徐其禮等五位本地人當公司的助理工程師。他們的
上司是英國籍的工程師。早期,新加坡電話公司都是聘請英國人工程師


徐校長說,那個時候,新加坡電話公司負責為新加坡鋪設海底電纜,為
新加坡建設國際通訊聯系。但是,當時新加坡的國際電話收費是直接交
給新加坡自治政府的國庫,不是交給新加坡電話公司,因此公司的資金
不是很充裕。

進入電話公司後,他從頭開始,什麼工作都做。從最低層的工作做起,
慢慢地升級,最後才出任部門主管。

那時他很幸運。當時新加坡的杜進才博士要推行馬來西亞化,希望培養
一批本地工程師,逐步取代英國人工程師。這為徐其禮提供難得的機會


1962年徐其禮校長被派到紐西蘭接受通訊工程訓練,學習海底電纜的銜
接技術。

1964年,他又被派到英國受訓一年,學習當時英國的先進通訊科技。他
把所學的西方先進科技帶回新加坡。徐其禮說,鋪設海底和地下電纜都
需要打入空氣,氣壓必須準確,以保護電纜和通訊效能。

初期,新加坡的電訊電話服務還不十分健全,面對不少困難。申請電話
不能很快就獲得安裝。,等待兩、三年才有機會獲得安裝電話也不出奇
。新加坡電話公司經過四次改組和合併,才健全地發展,最後成為今天
的新加坡電信公司(SingTel)。

徐其禮說,1974年,在聯合國國專家的建議下,新加坡電話局與新加坡
電訊局合併,改稱為新加坡電信局(Telecommunication Authority of
Singapore),簡稱為Telecoms。

1982年10月,新加坡電信局兼併郵政局,但名稱照舊。

他說,他於1987年退休,離開新加坡電信局。過後不久,新加坡電信局
私營化,改名新加坡電信有限公司(Sin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
Ltd),簡稱 Singtel 。


培養出一位大學校長

徐其禮校長專心一意在電訊業工作,直到62歲才退休。他育有兩男一女
,徐冠林、徐亞林 和徐季林。大兒子徐冠林博士先在新加坡國防部工作
,目前是南洋理工大學校長。

徐冠林校長十分敬佩和感激父親的教導之恩。2003年徐冠林以南大校長
的身份在父親的母校廈門大學演說。他在演詞中說:「我必須感謝家父
徐其禮先生。他與亡母林儀貞女士給予我們三兄弟妹的培育、教養,是
我們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寶藏。我生平最遺憾的一件事,是家母
沒有看到我當上南大校長。」

徐冠林又說:「家父對我在南大掌校,是非常高興的。他可能不知道,
他的生平資歷與背景,對我銜接新舊南大的工作,起著關鍵性作用。他
等于是我對華社,對關心前南大的人的介紹人,讓我與關心華文教育的
人士,沒有見面之前已做好心理準備。」

身為前華文中學校長,培養出一位出任大學校長的兒子,感到高興,感
到自豪,這是理所當然。徐其禮校長參加了南洋理工大學前些時候舉辦
的〞傳承之路〞活動,認為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讓很多南大校友
從世界各地回母校參觀。然而徐校長覺得,客觀條件尚未成熟,未能完
全達到預期的目標。

當年陳嘉庚在新馬經商,有遠見地,不惜代價地辦教育事業,不只有益
於中國社會發展,也有益於東南亞地區的發展與進步。徐其禮校長的人
生經歷反映出,廈門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才,對推動新馬社會的發展與進
步,貢獻不小。

Monday, April 21, 2008

徐其禮憶中化中學往事

分離半世紀 師生喜相逢

1959年時的母校中化中學

在2008年老同學大團聚晚會上,徐其禮校長(右二)接受林金檳博士敬茶。左起是林倉貳博士、林鴻圖校長和陳蕾士老師。

1959年高中一年級第三班奪得獻金築路競賽全校冠軍後與徐其禮校長(前右六)和楊青峰班主任(前右七)合照。



相隔半世紀,往事如煙。沒料到有機會與82歲的中化前校長徐其禮相逢敘舊。

目前定居新加坡的徐校長,特地老遠從新加坡前來馬六甲阿羅牙
也A'Famosa度假村,參加麻坡中化中學第六屆高中畢業同學離母
校47年大團聚,會見半個世紀前的學生。

徐其禮校長看來身體健康,思維敏銳,對中化中學的往事,記憶得很清楚。

嚴元章推薦他掌校

徐其禮校長(左)告訴我,他出生於麻坡的武吉巴西小鎮。我才知道他是麻坡人。原來當年繼陳人浩校長和王秀南校長之後,麻坡中化中學是由一位麻坡人掌校。

徐其禮校長早年到中國福建省的福州中學唸書,然後進入僑領陳嘉庚創辦的廈門大學,攻讀電氣工程。他的太太林儀貞,是廈門大學物理系畢業生,也是中化中學的前老師。

為何他會回到麻坡當校長?徐其禮說,他和太太林儀貞是在1953年11月由陳人浩校長請來中化當數理教師,1957年他們到新加坡華僑中學任教。1957年底,據說在嚴元章校長推薦下,董事長龔鑄山和林振水來新加坡找他到麻坡當中化中學校長。

徐其禮說,起初,他不敢接受這個重任。但是,馬六甲育民中學的鄭泰
陽校長知道這件事,特地打電話給他,鼓勵他回麻坡當校長,並答應會
從育民中學帶一批好教師投奔中化中學,共同辦好這間華文中學。

徐校長說,有了鄭泰陽的鼓勵和支持,他大膽接受邀請,回麻坡任中化
中學校長。

先輩熱心辦華教

徐校長回憶道,我們這批同學很幸運,當年由於麻坡華人先輩們熱心華
教,我們才有機會在中化中學完成六年華文中學教育。

徐校長說,他任校長的那段時期,華文中學面對缺乏師資的困境。那時
還沒有南大和台灣大學提供所需的師資。為克服這個困難,他想方設法
,四處拉攏有資格的老師到中化授課。為此,他想出一個辦法,特別安
排教師授課的時間表,請到住在新加坡的老師,讓他們能每周有一段時
間來中化教書,另一段時間又回新加坡工作,兩頭奔跑。

他說,那時候,通過這個方法,才請到了像丁祝三、陳素平等這些老師
到中化中學執教。

在1958年和1959年掌校期間,徐其禮校長兩度發動學生展開愛校獻捐
比賽,改善學校的環境。他展開課室安置百葉窗獻金競賽,讓上課時學
生免受陽光直接照晒之苦。接著,他又發動學生展開獻金築路競賽,讓
中化校園內的紅泥路改建為柏油路。

在獻金築路競賽運動中,王振南同學、劉春源同學和我就讀的高中一年
級第三班奪得全校冠軍。楊青峰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當時的劉春源同
學善於應用策略,發動同學們將捐款集中一人,讓我班的王振南同學榮
獲全校個人獻捐冠軍。

這一班出了兩位博士和兩位在商界有突出成就的同學。他們是蔡鴻禧博
士和林金檳博士,以及龍合集團董事長拿督劉春源和全國樹膠公會前主
席王景華。

他說,當年政府原本對每一名華文中學學生每月給予三元的津貼。1962
年,政府取消給華校中學生的津貼後,中化中學的處境艱難。要不是麻
坡華團與華族先輩的慷慨捐助,長期堅持,中化中學才能繼續發 展。到
林鴻圖掌校時期,中化獨中的學生人數高達1,800餘人。

跟隨時代步伐

徐其禮校長已是82歲高齡的老人,然而他不斷地跟隨時代的步伐,學會
使用電腦。他能親自發電子郵件,我們與他通訊和溝通就容易多了。陪
同他到馬六甲A'Famosa的次子徐亞林稱讚他的父親。他說,父親年紀這
麼大,還能應用自如現代化通訊科技,在他的同輩當中是少之又少。

徐校長的大兒子徐冠林是目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校長。他說,前些時
候,南洋理工大學舉辦一項名叫〞傳承之路〞的有意義活動,很多海內
外南大校友都趕來參加。他也參與其盛。

徐校長手上拿著一份中化中學歷屆畢業同學名單。看他細心地查對1961
年畢業學生名單與參加A'Famosa 大團聚同學名字,在名單上找到了參加
者,便形喜於色。這可見徐其禮校長仍然對中化中學和他的學生有一份
深厚的感情。

感謝徐其禮校長出席在馬六甲A'Famosa舉行的第六屆畢業老同學大團聚
。同學們覺得,能與半世紀前的校長團聚,回憶中化往事,十分難得,
是人生一件樂事。

師生相見歡。右起徐校長次子徐亞林、徐其禮校長、鄭亞明、邱文強夫婦和李美少。

1958年徐其禮校長(前排右三)與捐置百葉窗獻金競賽優勝的同學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