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其礼校长
1962年,徐其禮(右)與其他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工程師在紐西蘭受訓。
1960年,徐其禮(後排右一)進電話局工作不久,與同事們合照。
2008年,82歲的徐其禮校長在中化第六屆畢業同學團聚餐會上致詞。 麻坡中化中學前校長徐其禮是新加坡電訊業的先驅。三月底於馬六甲與
徐校長重逢之前,我完全不知情。這位英才,是毀家興學的陳嘉庚創辦
的廈門大學裁培出來的子弟。
在馬六甲A'Famosa度假村,我有機會與82歲的徐其禮校長一起進餐敘
舊。聽他講述他人生走過的道路,才知道他一生的主要工作是在電訊業
,不是在教育事業。
原來徐其禮校長在新加坡立國初期,參與新加坡電訊業的建設。他憶述
當年他與其他工程師如何克服困難,為今天新加坡發達的電訊業打根基
。
徐其禮校長是陳嘉庚創辦的廈門大學培養出來的電機工程師。他於1948
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目前他是新加坡廈門大學校友會的名譽會長。
受訓駁接海底電纜
徐其禮校長回憶道,1959年年底,他離開麻坡中化中學。當時他受吉隆
坡中華中學聘請為下午班校長。
他到吉隆坡吉隆坡中華中學上任前,又申請新加坡電話公司的職位,結
果被錄取了。由於他已在吉隆坡中華中學任下午班校長,便要求展延至
1960年7月才到新加坡電話公司上班。
當年由陸運濤經營的新加坡電話公司決定聘請他為助理工程師。於是,
他離開吉隆坡中華中學,離開了教育界,投身電訊業,一做就是幾十年
,直到1987年退休。
新加坡電話公司聘請徐其禮等五位本地人當公司的助理工程師。他們的
上司是英國籍的工程師。早期,新加坡電話公司都是聘請英國人工程師
。
徐校長說,那個時候,新加坡電話公司負責為新加坡鋪設海底電纜,為
新加坡建設國際通訊聯系。但是,當時新加坡的國際電話收費是直接交
給新加坡自治政府的國庫,不是交給新加坡電話公司,因此公司的資金
不是很充裕。
進入電話公司後,他從頭開始,什麼工作都做。從最低層的工作做起,
慢慢地升級,最後才出任部門主管。
那時他很幸運。當時新加坡的杜進才博士要推行馬來西亞化,希望培養
一批本地工程師,逐步取代英國人工程師。這為徐其禮提供難得的機會
。
1962年徐其禮校長被派到紐西蘭接受通訊工程訓練,學習海底電纜的銜
接技術。
1964年,他又被派到英國受訓一年,學習當時英國的先進通訊科技。他
把所學的西方先進科技帶回新加坡。徐其禮說,鋪設海底和地下電纜都
需要打入空氣,氣壓必須準確,以保護電纜和通訊效能。
初期,新加坡的電訊電話服務還不十分健全,面對不少困難。申請電話
不能很快就獲得安裝。,等待兩、三年才有機會獲得安裝電話也不出奇
。新加坡電話公司經過四次改組和合併,才健全地發展,最後成為今天
的新加坡電信公司(SingTel)。
徐其禮說,1974年,在聯合國國專家的建議下,新加坡電話局與新加坡
電訊局合併,改稱為新加坡電信局(Telecommunication Authority of
Singapore),簡稱為Telecoms。
1982年10月,新加坡電信局兼併郵政局,但名稱照舊。
他說,他於1987年退休,離開新加坡電信局。過後不久,新加坡電信局
私營化,改名新加坡電信有限公司(Sin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
Ltd),簡稱 Singtel 。
培養出一位大學校長
徐其禮校長專心一意在電訊業工作,直到62歲才退休。他育有兩男一女
,徐冠林、徐亞林 和徐季林。大兒子徐冠林博士先在新加坡國防部工作
,目前是南洋理工大學校長。
徐冠林校長十分敬佩和感激父親的教導之恩。2003年徐冠林以南大校長
的身份在父親的母校廈門大學演說。他在演詞中說:「我必須感謝家父
徐其禮先生。他與亡母林儀貞女士給予我們三兄弟妹的培育、教養,是
我們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寶藏。我生平最遺憾的一件事,是家母
沒有看到我當上南大校長。」
徐冠林又說:「家父對我在南大掌校,是非常高興的。他可能不知道,
他的生平資歷與背景,對我銜接新舊南大的工作,起著關鍵性作用。他
等于是我對華社,對關心前南大的人的介紹人,讓我與關心華文教育的
人士,沒有見面之前已做好心理準備。」
身為前華文中學校長,培養出一位出任大學校長的兒子,感到高興,感
到自豪,這是理所當然。徐其禮校長參加了南洋理工大學前些時候舉辦
的〞傳承之路〞活動,認為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讓很多南大校友
從世界各地回母校參觀。然而徐校長覺得,客觀條件尚未成熟,未能完
全達到預期的目標。
當年陳嘉庚在新馬經商,有遠見地,不惜代價地辦教育事業,不只有益
於中國社會發展,也有益於東南亞地區的發展與進步。徐其禮校長的人
生經歷反映出,廈門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才,對推動新馬社會的發展與進
步,貢獻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