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12, 2011

戰前中化北大畢業生

中化校友劉在川(劉璋)
1932年北大物理系

劉在川的北大物理系畢業證書(20-9-1932)。


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麻坡中華學校就有不少校友到中國升學,甚至進入北京大學。這顯示早年麻坡華人就十分重視子女教育。

戰前中化校友劉在川(璋)就是1932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生。

劉在川就讀於麻坡砂香街亞答屋中華小學,1922年小學畢業,與幾位同學乘船到廈門集美升中學。中學畢業後,進入北京大學物理系。

劉在川學成回麻坡後,積極參與麻坡鄉團組織和推動華教發展,曾擔任中化中學代校長,中化中學董事,長時間任中化中學監學,對中化中學的貢獻不小。

劉在川女兒劉麗惠老師回憶道,她的祖母告訴她,父親劉在川早年就讀麻坡砂香街中華學校,當時的學校還是一間亞答屋。畢業後,他遠赴福建集美唸中學。

劉麗惠說,父親在集美中學認識了她的母親鄭玉朮,母親當年是學校的校花。兩人中學畢業後,一起到北京深造。母親進入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父親考進北京大學物理系。在北大時,劉在川還學習德文和英文。

她說,父親大學畢業後,由於日本加緊侵華行動,祖父母十分擔心,促父親盡速返回馬來亞。回麻坡後,劉在川在麻坡開米店。接着日軍佔領麻坡,父親和家人一起到山頂鄉區避難。

為戰後復校奔波

她說,北大唸書時,父親喜歡音樂,愛拉手提琴,有一把心愛的手提琴,常帶着上台演奏。然而在日治逃難時期,他從北京帶回來的手堤琴失竊了,這令父親十分傷心。

日治期間,中華學校遭洗劫和破壞,《四維堂》校舍變成日軍的倉庫。日本投降時,中華學校滿目瘡痍。劉在川感到十分痛心,於是和一批中化校友同心協力,為學校的復辦奔波努力。他親自動手,為學復課找桌椅,搬桌椅,希望麻坡的華人子弟早日有機會再接受華文教育。

堅決反對改制

1955年,劉在川任中化中學代校長。據他的女兒反映,劉在川擔任校長時沒有領薪金,義務當校長。在校時,偶而他還親自拿起鋤頭,在校園鋤鋤草。

1961年,在政府的單元教育政策下,華文中學面對改制危機。劉在川冒着風險,在1961年7月2日的決定中化中學是否接受改制的大會上,發表激昂演說,為保護中化不變質作出貢獻。結果有一段時期,劉在川出國旅遊受到限制。

除了出力之外,劉在川也為戰後中化中學的建設作出捐獻。今天中化中學墻上的《中化中學建校碑誌》留着他的名字,碑誌上寫着:劉在川,捐叁仟元。



1937年正月1日,一批麻坡中華中學校精英校友在上海歡聚一堂。那個時期已有不少中化校友到中國升學。

後排右起劉姜(交通大學)、劉抗(上海美專)、劉錘、劉鴻陸、顏宣、李定業、羅微光、顏潤德、劉鴻逵。

前排右起劉玉珠、林友蓮、劉玉明、陳斌、XX、王釣、林友群。

Wednesday, May 11, 2011

早年校友負笈集美

劉璋(在川)、郭詩善赴華升學



新國民日報1922年正月報導中華學校學生劉璋(在川)、郭詩善、李文華、李鳳閣、劉鞠民等赴集美升學的新聞。


上世紀20年代初,麻坡中華學校還未開辦初中課程,麻坡就有小學畢業生遠赴中國升學,就讀廈門集美中學。


據新加坡新國民日報1922年正月14日在第9版上的報導,1922年正月9日,麻坡中華學校開學,軍樂悠揚,歌聲嘹亮,行禮,演說。學校秩序齊整,校長張勉行。

當時校長張勉行向記者郁文出示公函,顯示在那個時期,中華學校已有7名永春人子弟到中國廈門集美升學。他們是郭詩善、劉鞠民、劉璋(在川)、李鳳閣、李文華、陳亦奇和王青雲。


據陳嘉庚紀念館網頁文章的記載,當年到集美中學深造的馬來亞學生李文華、劉鞠民、李鳳閣等是乘坐帆船,遠渡重洋,抵達中國。
李文華和李鳳閣在抵達福建時,不幸遭軍閥槍擊,李文華不治身亡。李文華無辜被害,激怒了集美師生,學校舉行追悼會,抗議軍閥罪行。

到集美升學的中華學校校友,日後在不同的領域都有良好表現。校友郭詩善、劉在川、曾鳳相等在返回馬來亞後,對本地華教的發展,華社的活動,作出貢獻。郭詩善回國後,成為麻坡中華學校董事,青年勵志社總務和麻坡永春會館領導人。劉在川也是麻坡華團領導人,中化中學董事,並一度任中化中學校長。


麻坡中華學校校友、學校校董、抗日烈士郭詩善。

郭詩善,永春人,就讀麻坡中華學校,天資聰慧,成績佳,深獲師長喜愛。畢業後,郭詩善於1922年遠赴中國升學,進入廈門集美中學,再考入廣州中山大學文學系。

由於軍閥在福建橫行,郭詩善在1930年回馬,在麻坡教書兼營印務館。 七‧七蘆溝橋事件爆發,郭詩善義憤填膺,參加麻華籌賑會,擔任調查部主任,展開抵制日貨運動,雷厲風行,奸商失色。

日軍佔領麻坡後,於1942年3月3日逮捕郭詩善,施加灌水、拷打,種種毒刑,然後殺害。


資料來源:

──上世紀20年代《新國民日報》
──陳嘉庚紀念館網頁

Tuesday, May 10, 2011

《嫩芽月刊》

50年代中化校刊

歷史走廊5c


1952年,在陳人浩校長時代,中化學生出版了《嫩芽月刊》,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這是1926年方之棟校長時代中化出版第一本校刊《新月》之 後,中化學生出版的另一本具有影響力的學生刊物。




右上圖為年少英俊的《嫩芽月刊》主編李雲溪,後來成為中化中學校長。左上圖是另一位《嫩芽》主編藍耀璧。

1952年11月21日出版的《嫩芽月刊》創刊號是抄鋼板的手抄油印刊物。陳人浩校長為創刊號題詞:燦爛之花出自嫩芽。

當年先後擔任《嫩芽月刊》主編有李雲溪、藍耀璧、楊豪勇、鄭少煜和屈紹明(左)。

曾擔任編委的學生有蔡金殿、陳培仁、張文強、李桂蓮等。


創刊號陳人浩獻詞。

《嫩芽》編委會與顧問林清泉老師(前中)。



《嫩芽》顧問張荃老師。

Monday, May 9, 2011

校刊《新月》第四期

1926年學生作品

歷史走廊5b


第四期《新月》,1926年12月。

中華中學《新月》校刊第四期刊登學生在《四維堂》合照的5張照片,以及多首學生的詩歌作品。

這些學生作品反映出當年學生的語文程度。例如小五生陳錦波(文川)寫了一首小 詩《太陽》,詩中寫道:

太陽初出山,光照在東方;
農人要早起,
鳥兒已在枝頭歌唱。

* * * *
太陽已正中,麻雀捕飛蟲;
萋萋青草滿地是,
到處農人作事忙。

* * * *

太陽將西下,燕子已歸來;
迴翔在檐際,
對對雙雙不離開。

* * * *

太陽已下山,明月懸空間;
亭亭帶着微微笑,
好似歡迎人一般。

詩歌作者陳錦波(文川)於1928年到廣州,進入廣州省立中學,1937年廣州中山大學英語系畢業。他的英語流利,大學時期就能以英語上演莎士比亞名劇。

大學畢業後,陳錦返回麻坡,成為中華中學教師。他是麻坡教師抗敵後援會活躍份子。

1940年6月,陳錦波因參與抗日活動,在新加坡遭英殖民地政府逮捕,並於9月驅逐出境。在中國,他獻身教育和新聞事業,成為廣州和香港的名報人。可惜,在文革時期,陳錦波卻被迫害致死,令人遺憾。




1930年中華學校全體教師。


資料來源:

──1926年《新國民日報》
──中化周年紀念刊,1972

Sunday, May 8, 2011

校刊《新月》 1926

中化第一份校刊

中化歷史走廊(5a)

中化中學《新月》創刊號,1926年。新加坡《新國民日報》轉載。


麻坡中華中學(中化中學前身)於1926年10月出版第一本校刊《新月》。

1924年,中華學校聘請北京大學畢業生方之棟長校,創辦初中部,成為南馬第一間華文中學。

方之棟校長有文才,善於寫文章。當年吉隆坡的《益群日報》想請方之棟當報社主筆,但他轉入杏壇,投身教育事業。

在方之棟校長的指導下,中華中學於1926年出版第一本校刊。


1926年10月《新月》創刊號發表《我們底宣言》。宣言寫道:

這不三不四的「東西」,可說是從我們底,「思想」觀鍜鍊出來的一種結晶品。

我們不能阻遏我們底「思潮」衝激出來的浪花;我們只好把這四濺的浪花聚集來瀦成一個小小的海洋世界。

我們希望我們底天真爛漫的朋友,都能在這小小的海洋世界裡活躍;我們更希望這不三不四的東西,能夠「撥動與我們底震動數相同的人們底心絃」 !

這不三不四的「東西」,也可說是從我們底「情感」觀鍜鍊出來的一種結晶品。

我們不能制止我們底「情燄」噴吐出來的星火;我們只好把點點的星火聚集來結成一個微微的星月世界。

我們希望我們底「天真爛漫」的朋友,都能來這微微的星月世界裡欣賞;我們更希望這不三不四的「東西」,能夠「點燃與我們底燃燒點相同的人們成靈光」!


第二期《新月》。


1929年中華學校董事與教師。




資料來源:

──1926年《新國民日報》
──中化中學60年紀念刊,1972

Friday, May 6, 2011

化南校長文曼魂

出身武昌中央軍校
參加北伐南昌起義


(1908----1987)

戰前麻坡化南女中校長文曼魂(中)1932年與化南初中第一屆畢業生合照。

右一是化南第一屆初中畢業生黃秋嬌。黃秋嬌後來成為中化二小(原為化南)老師。


1932年麻坡化南女中迎來一位不平凡的女校長──文曼魂。她出身軍校,參加過北伐戰爭,周恩來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和上海的地下革命活動。

化南女中校长文曼魂(左)有传奇般的人生。

她于1908年出生于湖南醴陵的一个大户人家,14岁时为逃婚离家出走,先去长沙稻田女子师范学校(革命家徐特立创办),后入武昌中央军校步兵科女生队(黄浦军校五期)学习,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

起义失败后,她随一批共产党人辗转来到上海,在林伯渠的领导下,继续在上海、杭州等地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参加地下工作的人都是单线联系的,在白色恐怖下,上海的共产党组织遭受到了极严重的破坏,造成她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在腥风血雨的逆境中,她考入了刘海粟创办的上海中华艺专就读。1930年毕业后,在友人的帮助下,她到新加坡和马来亚等地从事教育工作。

在新马20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历任教师和校长,任马来西亚麻坡化南女中校长多年,辛勤培育新一代华人子女,传播着中华文化,成绩卓著。化南师生们将一块铸有“诲人不倦”的金字牌匾赠送给敬爱的师长文曼魂老师。


文曼魂於1908年出生,24歲出任麻坡化南校長。從1932年至1940年,文曼魂三度出任化南女中校長。1951年她回中國,在杭州教書,1987年逝世。



左為化南女校第三任校長朱亞照。從1928年1 月至1929年12月,朱亞照掌校化南。 右為化南女校第四任校長李佩光,任期是1930年1月至193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