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22, 2010

青年企業家蘇添益

事業有成 回饋社會 感悟人生


青年企業家蘇添益夫婦(右)與陳培仁老師。背景是陳老師為義賣捐出的水彩畫。


NESH 生命水董事,中化校友蘇添益支持校友會元宵聯歡會的義賣活動,出價RM3,000.00,買下畫家陳培仁老師一幅水彩佳作。

青年企業家蘇添益事業有成,不忘公益和回饋社會,大力支持中馬中化校友會各項活動和其他公益事業。在致力於企業發展的同時,蘇添益熱愛藝術,並通過攝影藝術,探索人生真諦,追尋人生哲理。

生命水進軍世博會

1997年,蘇添益與姐姐蘇意琴看到當今人們越來越重視食水的素質,決定創立NESH 濾水器公司。NESH 是英文字天然、環境、安全和健康(Natural, Environmental, Safe and Healthy) 的縮寫。

姐弟兩人緊密合作,精心經營,NESH 生命水的業務蒸蒸日上,市場拓展至國外,打進印尼、台灣等地。打進龐大的中國市場,更是這家公司雄心勃勃的目標。為配合中國上海世博會的舉行,蘇添益姐弟領導的這家企業己在上海地區簽約租下場地,準備大展拳腳,開拓遼闊的新天地。

苏添益说,NESH 生命水能够在众商家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上海世博会,是因为它的企业文化和公司理念,与世博会有着诸多异曲同工之妙。

上海世博会的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 (Better City, Better Life)。而NESH生命水也同样追求, Natural(自然), Environmental(环保), Safe(安全), Healthy(健康)的经营理念,崇尚自然、提倡环保,为大家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他说, 在世博的建筑中,大量运用了环保科技,倡导环保理念,这和生命水的企业文化也是一致的。NESH 一直都在尽自己的力量,教育大众,倡导环保。


攝影配人生哲理

此外,蘇添益業餘愛好旅遊和攝影,喜愛拍攝大自然的花草和虫鳥。他向我出示他的攝影專集《分享》 (Sharing)。

專集封面上還有一句口號:一張圖片讓人啟示!一句分享讓人成長!

我發現,他很有創意,把每張花草昆蟲照片配上人生哲理,讓每張照片顯得有生命力,增強其感染力。他不只把人生哲理,同時把企管理念,待人處事的道理,與他的昆蟲花草照片相結合,呈現給讀者。

例如,一張照片旁寫着:A.注重團隊感情;B.尊重成員需求;C.重視成員價值;D.注重組織精神!
另一張照片旁寫道:向成功人士學習成功的方法=成功的信念+方法+行動。

這樣,當你在欣賞蘇添益的攝影作品時,同時還能獲得一些做人處世的有用啟示。

我問他,這些哲理和企管理念出自何處?是不是來自他的工作和人生的體驗?他說,他常與台灣和北京的朋友交換人生與工作經驗。他們的人生閱歷和學識,為他提供這些可貴的人生哲理。

蘇添益向我透露,他準備在上海世博會期間,推出他的另一本攝影專集《走近大自然,感悟人生》。新專集也是大自然照片與人生和企管哲理相配合。此外這將是一本雙語,中英文並重的攝影專集,讓人從大自然的現象去感悟人生,讓人生更有意義。

《走近自然,感悟人生》摄影册目前已经完成了全部的版面设计和文字配搭,正在进行最后的校对,在5月份将正式和朋友们见面。

该摄影册内容丰富,收集了树叶、毛虫、蝴蝶、蜻蜓、变色龙、菇等众多树林生物,而且色彩丰富、造型奇特,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美景。

另外,在摄影册中,还融入了蘇添益在摄影过程中的感悟,包括生命、人生、事业、管理等方方面面,相信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在欣赏摄影的同时,学习企业家的精神和感悟。

蘇添益對產品的設計和研發,充滿創意,對自己的攝影作品,一樣充滿創意。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有創意,將讓企業具有優勢。


蘇添益的攝影佳作配上《用人之道》的理念。


蘇添益的攝影專集強調:《一張圖片讓人啟示!一句分享讓人成長!》

柔軟枝葉上的毛虫配上《尊敬與信任》短語。

蘇添益把他的創意作品《樹幹上的螢火蟲》擺在他的客廳。電一開,小燈泡一閃一閃,彷彿一群螢火蟲飛進他的客廳。

Sunday, March 21, 2010

陳蕾士紀念音樂會──憶故人

中華文化師生情

古箏家陳雯邊彈邊唱,一曲《陽關三疊》告別蕾公。出現銀幕上的陳蕾士影像似乎在聆聽幽幽的琴聲。


陳蕾士老師生前常用的古箏擺在舞台正中,但主人己走了,人去椅空。



3月21日晚上,在八打靈拉曼大學資訊科技學院禮堂舉行一場古箏家陳蕾士音樂紀念會──《二四絕續:憶故人》。

晚會上,港、台古箏名家憶恩師,演奏老師生前改編的古琴、古箏樂曲,展現中華文化師生情。琴聲悠揚,中華文化氣息瀰漫,帶人進入清淨的心境。在馬來西亞當前之環境,難得有這樣的音樂晚會。

人去椅空 古琴仍在

陳蕾士老師生前常用的古箏擺在舞台正中,但主人己走了,故人己逝,人去椅空。不過,舞台右則大屏幕上出現陳蕾士老師的幻燈片影像,彷彿在天之靈降臨會場。

紀念會在陳蕾士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古箏樂聲中開始。琴聲悠揚,如行雲流水,令人憶起當年陳老師彈琴時,指法輕巧靈活的瀟灑英姿。琴聲引人懷念古箏大師。

約八百人出席紀念晚會,當中有不少年輕人,難能可貴。這顯示傳統中華文化還會繼續在我國傳播蔓延和開花結果。

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

陳蕾士老師的家人,女兒、孫女和曾孫女出席紀念會。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兩位音樂博士和古箏演奏家,特地遠道從香港和台灣前來參加,並現場演奏古箏古琴。兩人在音樂事業上成就顯著。他們緬懷恩師好友,尊師重道,體現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的傳統中華文化精神。

唐健垣博士是香港著名的古琴家、古箏演奏家和甲骨文專家。他是陳蕾士當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同事兼好友。唐博士在晚會上呈獻古琴曲《瀟湘水雲》、潮州箏曲《南進宮》,再加上粤曲的南音彈唱。

唐博士回憶起當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有四、五年時間,他與陳蕾士老師同住一起。陳蕾士老師教他彈古箏和喝潮州功夫茶。他們兩人關係密切,陳蕾士老師有如他的父親或祖父。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系主任樊慰慈博士呈獻、《漢宮秋月》、《雨打芭蕉》和《醉漁唱晚》三首樂曲。

樊博士17歲唸高中三年級時,就跟陳蕾士老師學習古箏。他說,向陳老師學琴必須十分專心,因為陳老師是以口授心傳的方式教導學生。他教琴時,沒有樂譜,演彈時,增加許多花音。陳蕾士老師對古箏古琴造詣深,當年他己改編了12首古琴樂曲。

事隔30多年,樊慰慈教授親臨老師的音樂紀念會,懷念恩師,並展現他在古箏樂曲上取得的成就,以慰天靈。

最近幾年,樊慰慈博士全心投入箏曲創作和演奏,讓古箏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自費前來參加老師音樂紀念會的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樊慰慈(前右一)與陳蕾士女兒陳婉南(中)。


以古曲告別大師

古箏演奏家陳雯呈獻《空山憶故人》和感人至深的古曲《陽關三疊》。西出陽關無故人,幽幽琴聲和歌聲,讓會場充滿懷念故人和向古箏大師告別的氣氛。《陽關三疊》描述送友人出關,向友人告別的心情感受。陳雯邊彈邊唱,以這首古樂曲向蕾公告別。

我國的古箏家陳國興在晚會上演奏了《思春》、《餓馬搖鈴》和《昭君怨》。兩位新秀,張夢意和程呈小妹妹也在晚會上展現她們的才華,演奏《妝台思秋》和《蝶戀花》。

結束時,老、中、青古箏和古琴演奏者和陳蕾士老師家屬走上舞台,在唐健垣博士的帶領下,面向屏幕上的陳蕾士老師影像,鞠躬致敬。

在謝愛萍博士的推動下,拉曼大學中華研究中心成功主辦這場陳蕾士音樂紀念會。喜看我國拉曼大學中文系努力散播中華文化,讓更多年輕一代受到傳統中華文化熏陶,薪火相傳。

除拉曼大學外,八打靈音揚藝術中心、中馬中化校友會和芥子福傳中心是音樂晚會的聯辦和協辦機構。


陳蕾士生前同事兼好友唐健垣博士彈一曲《瀟湘水雲》。

禮堂坐滿喜愛傳統中華樂曲的聽眾。

陳蕾士的孫女和曾孫女出席紀念會。

Wednesday, March 3, 2010

陳維武校長致詞

擬設校友聯絡中心



中化中學校長陳維武博士在元宵聯歡會上致詞。他透露,中化中學計劃設立校友服務中心和校友聯絡中心,加強與各地校友的聯系。

他說,這個中心將搜集全球各地中化校友的資料,反映各地中化校友的成就。

與此同時,陳校長說,這個中心也將在網上發播中化中學的資訊,最新的活動,讓各地校友瞭解中化中學的發展。

他說,校友會舉辦校友新春團聚活動,能激發校友對母校的感情,加強董事會、教師和校友間的互動,共同推動中化中學的發展,讓中化更上一層樓。

校長夫人許麗蓮博士也陪同校長出席中馬區校友元宵團聚餐會。她受到會場氣氛感染,覺得聯歡會辦得很好,很有意思。

陳維武校長親自駕車,載送陳培仁老師和卓維美老師,遠道從麻坡到吉隆坡參加中馬校友會的元宵團聚餐會,難能可貴。


籌委會主席林捷金博士(左)贈送禮物與紀念品給陳維武校長。

飲水思源,中化兩位博士級校友回母校服務。右是陳維武校長,1988年中化高中第33屆校友。左是陳維武校長夫人,澳洲墨爾本大學教育系博士許麗蓮。

中化第一屆學長

向校友師長拜年


6位第一屆學長在台上興奮地作介紹。

第一屆學長學姐向校友拜年。


6位年長的中化學長學姐步上講台,向出席元宵團聚餐會的校友和師長拜年。

他們有的白髮蒼蒼,有的手拄手杖,是中化中學高中第一屆畢業校友。

對中化感情深厚

他們的代表陳培智學長說,他們於1956年在中化中學高中畢業,當時一起畢業的同學有30多位 。如今10多位同學己先後走了,健在的第一屆老同學還有20多位。

離開中化中學已超過半世紀,這批第一屆校友還能在元宵佳節團聚餐會場合, 與約200名中化人相會,真是難能可貴。

老校友相約前來參加中馬校友會舉辦的中化校友團聚餐會,顯示出他們對中化的懷念,對中化有深厚的感情。在夕陽紅的人生階段中,有機會與中化人相聚敘舊,讓生活增添了幾分姿彩和歡樂。

這6位學長是楊秀文、陳培智、黃亞玉、林碧霞、劉雪蘭和吳家驊。他們其中三位還帶老伴一起出席。

從私塾到高中

麻坡華教百年來發展,從私塾到中學高中,走過不算短的道路。

麻坡中化創辦於1912年,當時只有28名學生,20名唸初小,8位唸高小。在此之前,麻坡只有方言私塾。中化是由3 間私塾合併而創辦的柔佛州最早新式華文學校。

這3間私塾是設於現在二馬路新明印務館的潮州人私塾,設於永春會館內的福建永春人私塾,以及設於前張開川住宅的泉廈私塾。

中化中學於1940年創辦高中部,但由於日本佔領馬來亞而停辦。1953年,中化復辦高中部,於1956年培育出第一批30多名高中畢業生。

迄今,中化中學已栽培50多屆高中畢業生,散播本國和世界各個角落和各個行業,對國家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作出貢獻。


3位中化高中第3屆校友相約出席元宵團聚餐會。她們是(坐者左起)張華斌、沈靜卿和陳瑞卿。站立者是第六屆的林婉瑤校友(右)和沈靜卿的女兒。

師長向校友講話

早年風範尤在

90歲的曾鳳相老師早年是體育健將,老當益壯,不忘向校友談他的養生經驗,希望大家保持健康,年年團聚。


第一位老師是曾鳳相,90歲。老當益壯,經常親自駕車上市場買菜,最近才搭飛機到澳洲探親旅遊。

他出生於馬六甲,1936在麻坡砂香街中化一小唸六年級,所以也是中化校友。

中國抗戰時期,他千辛萬苦到中國求學升造,經歷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的各種風風雨雨。他是南京中央大學化工系畢業生。

1958年1959年,他在中化中學擔任訓導主任,過後出任馬口啟文中學校長。


80歲的李秀瑟老師早年是文史老師,台上談話時帶著文學詩詞的韻味。

李秀瑟老師,麻坡人,也是中化校友。她是新加坡南洋大學中文系畢業,是南大的第二屆畢業生。

六十年代初,她就到中化中學擔任文史老師。有個時期,她也擔任代音樂老師,直到鄭清植老師從國外歸來。

有一位校友回憶道,在中化時,她很喜歡聽李秀瑟老師談文學,講詩詞,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她對中國文學和中國的詩詞產生濃厚的興趣。

從60年代初到1990年她退休,李秀瑟老師在中化中學服務了近30年。


72歲的卓維美老師在台上講話時仍具訓導主任之威嚴。

卓維美老師,72歲,早年在中化中學服務了14年。

卓維美老師在中化擔任訓導主任時,努力加強學生的紀律,組織學校的旗隊,培養學生體育運動人才。

卓維美老師畢業於台灣師大體育系。提起卓維美老師,人們就不會忘記當年他在麻坡推動麻坡的籃球運動,讓麻坡的籃球活動有一段光輝的歷史。

今年,卓維美老師重回中化,協助陳維武校長重振麻坡中化中學。校友們以熱烈的掌聲,向重回母校服務的卓維美老師致敬。


78歲的陳培仁老師一生為美術,上台致詞,畫家風度翩翩。

陳培仁老師,78歲,麻坡人,中化的校友。

台灣師大美術系畢業後,就到中化服務,退休後,繼續在中化中學兼課,教導美術。

從60年代初開始至今,陳培仁老師把他一生的48個青春奉獻給母校中化中學和培育麻坡的美術人才。

師生高唱中化校歌

追憶母校過去榮耀


在劉曼弘校友和陳維武校長的領唱下,校友與老師高唱校歌,重溫當年在中化的美好時光。


〞巍樓高峙麻河旁,東序西庠柔佛最高學府〞

校友們與年老師長歡聚一堂,一起高唱校歌,場面溫馨,有人深受感動。

會場大廳響起學生時代大家熟悉的中化校歌,歌聲繚繞,讓時光倒流,校友和師長憶起當年生活在中化中學的美好歲月。

校友陳曼弘和當今中化校長陳維武博士在台上領唱,台下老師校友引吭高歌,歌聲激發校友對母校的情感和關懷。

歌聲喚起過去榮耀

〞柔佛最高學府〞的嘹亮歌聲迴盪會場,這是母校過去的榮耀。然而,此一榮耀已隨時光流失,只是歷史。

中化前身,麻坡砂香街的中華學校創辦於1912年,是柔佛州最早的一間新式華文學校。1924年,中化開辦初中部,獨領風騒,成為南馬唯一的華文中學。

麻坡的前輩父老關心華族兒女教育,再接再厲,在戰前的1940年開辦高中部。

中化中學校史寫道:〞時中化為南馬唯一中學,北自南暹,南自印尼邦加島,負笈來此就學者,絡繹不絕”。

學者鄭良樹博士寫道:〞反觀柔佛州其他各縣,華文中學的設置,都是戰後的事。然則,麻坡為本區文化之先鋒,執文教牛耳,可以斷言了。〞

鄭良樹在《麻坡新山雙城記》文中寫道:〞麻坡的中化不但成立得早,而且辦得也很特出,名師薈萃,人才輩出,學生成績優越。當時有〞北鐘靈南中化〞之稱,可見中化之著名了。〞

文化龍頭地位轉移

可惜,時過境遷,過去作為柔佛州華族文化的龍頭大哥的麻坡,其地位逐漸轉移到新山。

正如鄭良樹所說:〞反觀麻坡,人口嚴重流失,人才不斷外遷,既無經政的大計劃,也不見有文教的新建設,在此形勢之下,麻坡從文化城逐漸淡出,似乎可以肯定了。〞

中化中學在2007年的95周年校刊寫道:近10年來,中化未隨柔佛州另三大獨中而飛躍。這是否前景曙光不亮,值得檢討與分析。

中化中學百年校慶將屆,元宵團聚響起嘹亮的校歌歌聲,喚起校友對母校前景與發展的關注。



師長與校友齊唱校歌(上)。師長與校友同歡共樂(下)。

出席元宵餐會部份校友與師長合照。

中化師長校友團聚

敘舊敬茶高唱校歌


元宵師生團聚的熱鬧場面。超過200人出席《恩師校友共慶元宵》。

4位師長與校友久別重逢,格外高興。左起陳培仁老師、曾鳳相老師、李秀瑟老師和卓維美老師。

中化中學不同時代的兩位訓導主任相見歡,曾鳳相老師(左)和卓維美老師緊緊握手。中間是李秀瑟老師和陳維武校長。



中馬中化校友會在元宵佳節舉辦了師生團聚敘舊聯歡會,發揚中華文化的尊師敬老的美德。

當天場面熱烈,超出兩百名校友和師長歡聚一堂。師生一起高唱中化校歌,緬懷過去,場面熱鬧,溫馨動人。校友們難得有機會與師長久別重逢,再續前緣,一起高唱校歌,感觸萬千。


師生有緣重逢相見,喜形於色。


四位年長的老師也表示深受感動,想不到他們有機會再站台上,向前中化學生講話。尤其是現年90歲的曾鳳相老師,感觸良多。他說,這次團聚餐會是最令他感動的一次。他興致勃勃,在台上向校友們傳授他的養生之道。台下校友們聽了點頭讚許,覺得老師的養生經驗十分可貴,很有道理。

卓維美老師早年在中化中學任體育老師和訓導主任,服務中化達14年。今年初,他重返中化,重新出掌中化中學訓導主任,負起重任,整頓校風和學生紀律。他表示將盡力協助校長陳維武博士辦好中化。 校友們給予熱烈的掌聲,深表讚賞和支持。

80歲的李秀瑟老師和78歲的陳培仁老師也先後上台向校友們發表談話。李秀瑟老師畢業於南洋大學中文系(1961),早年在中化教導華文和歷史,有個時期還兼任音樂老師。陳培仁老師是台師大美術系畢業,一生服務中化,長期致力培養麻坡的藝術文化人材。

今年的元宵團拜,發揮了作用,激發校友對母校和師長的感情,促進了校友對母校的關心和校友之間的關係。


師長與校友會執委成員一起切蛋糕和唱歌,祝校友會更上一層樓,隊伍日益強大。

師生一起撈生慶新春。

祝大家健康,來年再相聚。



校友向師長敬茶

感恩懷舊師生情

棕油下游工業翹楚拿督余國隆校友向曾鳳相老師敬茶。

身為老師的莊似萍校友向她的老師卓維美敬茶。



中化校友不忘當年師長辛勤教導的恩情。在《恩師校友共慶元宵》聯歡會上,4 位校友上台向年長的師長敬茶,表達校友對師長之敬意和感激。

這4位校友是中化第6屆高中畢業同學拿督余國隆、第26屆的高瑞生、第23屆的劉才觀,以及第30屆的莊似萍。

拿督余國隆是南洋大學化學系畢業,他恭敬地向早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工系的曾鳳相老師敬茶。

余國隆校友獻身開拓棕油用途的科研工作,對我國棕油下游工業有重大的貢獻。不久前,余國隆校友榮獲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頒發《南洋卓越校友獎》,表揚開拓棕油下游工業的奮鬥精神,並取得巨大的專業成就。

在余國隆校友的奮鬥努力下,我國的聯洲特別油脂公司(ISF)成為世界級的高科技油脂廠,年營業額逾18億零吉。

第二位校友代表高瑞生向中化美術老師陳培仁敬茶。高瑞生校友是陳培仁老師在中化培養出來的高徒。目前他已在我國廣告和設計行業闖出一片藍天,成就斐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高瑞生校友是當今我國著名的 The One Academy 設計與廣告學院的創辦人之一。這間學院聲譽卓著,國際知名,為我國和本地區培養廣告美術設計人才。

第三位校友代表是畢業於台灣海洋大學電子工程系的謝才觀。在中化中學時,他是體育老師卓維美培養出來的愛將,中化中學籃球校隊重要成員。

謝才觀校友在吉隆坡燕美購物中心(Imbi Plaza)電腦城發展電腦零件銷售業,成就輝煌。

第四位校友代表莊似萍為人師表,近20年在華文中學教書。老師不忘老師的恩澤,她上台向她的老師敬茶。

莊似萍畢業於台灣師大學歷史系。回國後,她在母校中化中學當老師,過後又在吉隆坡的尊孔中學教書。

這幾位校友代表事業有成。他們在各自的專業裡取得驕人成績,但不忘過去的恩師。他們對有機會向師長敬茶,感到特別高興和自豪。

受中華文化薰陶出來的華校生具有堅持奮鬥,埋頭苦幹的精神。但是,最近有一位本地學者卻指華校生只會死啃書本,發表一些對華校生不公平的談話。中化的校友在事業上的成功,證明華校生有能 力靈活應變,融會貫通,面對挑戰,說明這位學者的談話不能成立。

中化中學有近百年歷史,在不同的時期,為社會培養出不少傑出人才。四位向師長敬茶的校友代表僅為冰山一角。



廣告美術設計專才高瑞生校友向陳培仁老師敬茶。

電腦部件業的謝才觀校友向李秀瑟老師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