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5, 2009

東海岸中化情

曾碧娥與校友敘舊


東海岸海邊的椰林風光。

曾碧娥(右)與陳麗莉敘舊,談起50多年前中化學生唱歌跳舞的趣事。曾碧娥是中化高師第一屆(1953)校友。


1952年中化中學高師第一屆同學與張荃老師。前排右三是曾碧娥,第三排右三是李雲溪,後排右四、五是李萬悅和邱永嘉。


中化人在登嘉樓海邊相遇,回憶往事,交流人生經驗,促進情誼。

上個世紀50年代初,瓜拉登嘉樓一名小女生為了求學,遠赴麻坡,就讀中化中學高師班。超過半個世紀的時光,現年76歲的曾碧娥在登嘉樓海邊會見來自麻坡中化中學的同學。

中化情和麻坡情洋溢,她對來自母校的遠方中化校友感到格外親切。遠方校友的到訪,引起她回憶起學生時代的往事。

1952年,曾碧娥是中化中學高師第一屆的學生。當年她的同學有李雲溪、邱永嘉、李萬任、謝晋章、謝燕婉和黃愛娟等。

求學為重 不交白卷

中化第六屆同學東海岸行來到瓜拉登嘉樓。大清早,曾碧娥就與孫綸隆校友來到同學們下榻的旅店。他們本想請遠地校友品嚐有特色的瓜登馬來飯,但適逢星期五,商店休息,於是改買馬來椰漿飯和當地著名的鬆軟面包,帶到旅店,送給遠地校友品嚐。

曾碧娥回憶道,50多年前,瓜拉登嘉樓還是一個保守和相對落後的地方。年輕學生想進一步升學,必須遠赴外地。那時候,當地的女孩子很少有機會到外地升學。但她很大膽,為了求上進,毅然遠赴新加坡,就讀新加坡的中華女中初中班。

她說,她在新加坡求學時遇上學校發生學潮,華校生發動罷考行動。學潮與求學形成矛盾,她選擇求學為重。

當時她心想,父母辛辛苦苦送她到外地讀書,就是要她學有所成,她不能讓父母失望。考試時,很多學生罷考抗議,紛紛交白卷。她碧娥不顧壓力,在考場上,快速地回答考題,交上考卷。

然而學潮為她帶來嚴重的問題,時局動盪,拿不到文憑,影響她進一步升學。當時她想轉到麻坡中化中學就讀高師班,以便將來成為一名老師。但是沒有一紙文憑,她就無法進入中化中學。

曾碧娥沒有氣餒,她直闖教育局,要求見陳柏和視學官。起初,教育局官員不理會她,要她離開。但她堅持不走,不讓她見陳視學官,她就坐著不走。她的行為,驚動了在辦公室內的陳視學官。

最後她獲得接見,視學官聽了她的陳述,查閱她所交上的考卷,表示同情她的處境,要她兩天後再回到教育局。

這兩天,她等得很焦急。但很幸運地,她拿到陳視學官發出的一張證書,讓她能夠到麻坡中化中學報名入學。

獲陳人浩校長協助

不過當時她從未到過麻坡,她只是一心要求學,搭上車就直奔麻坡。抵達麻坡她還不知道,當司機告訴她己經到達目的地後,她才匆忙下車。她坐上麻坡市內當時流行的交通工具三輪車,前往中化中學。

當天雖然是星期天,她幸運地見到了校長陳人浩,向他說明來意。她更進一步向陳校長要求,讓她在學校對面的教師宿舍暫住幾晚。她解釋,她自己一個女孩子,不敢單獨一人住進旅店。陳人浩校長同情她的處境,答應協助她,讓她暫住教師宿舍。

入學考試時,己故的羅微光老師是主考老師。曾碧娥考獲最佳成績,於是成為中化中學高師第一屆的學生。

曾碧娥回憶道,她喜歡唱歌,愛跳舞。她天不怕地不怕,敢於自編自唱,上台表演歌舞。當年的音樂老師鄭清植因此十分疼愛她。一年後,陳清植老師就要她在遊藝會上當鋼琴伴奏。

陳麗莉校友說,她記得當年觀看曾碧娥在台上表演印度舞,辮子意外地鬆開,掉了一條,她不慌不忙,機警把另一條辮子拉下來,給她留下很深的印象。

高師畢業後,曾碧娥回家鄉瓜拉登嘉樓。她說,那個時代,當地人十分保守,她外出求學,有人閒言閒語,認為一個女孩往外跑,不會是好女人。因此,她決定回到家鄉,做一些好事給當地居民看,證明她去外地求學是對的。

她原本只打算回到瓜拉登嘉樓教一、兩年書,然後再到外地發展。沒想到,她認識了她的先生,從此就落地生根 ,留在老家。

教了幾十年書,退休後,她仍然十分活躍。有個時候,她協助丈夫店裡的業務,後來瓜登地區發展迅速,產業買賣興旺,她成為產業交易經紀人。此外,她也活躍於當地的佛教總會。雖然年歲漸高,她在言談中顯示,她開朗、樂觀、愛助人,心境年輕。

出身中化,不忘中化,曾碧娥表示,中化中學百年大慶時,她計劃返回母校。



孫綸隆太太和曾碧娥(右一和二)打包當地的面包和椰漿飯(小桌上),讓遠地校友品嚐。

不同年代的中化校友東海岸相見,左起陳麗莉、曾碧娥和張仰喬。

鄭昭賢與陳麗莉夫婦在東海岸Kuala Besut 海邊椰樹下合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