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4, 2010

中化誕生時代背景(二)

劉靜山與四維堂


這是1930年的砂香街中化中學四維堂。全校師生歡慶18周年校慶。


87年前建成的中華學校 四維堂,至今依然屹立於麻坡砂香街。

不過學校屋頂已翻新,出現不同面貌


初期,中 華學校是在今天麻坡 砂香街中化一小校地一間馬來浮腳屋開課。第一年學生只有28人。幾年後,學生人數劇增。先賢劉靜山等又四處奔走,籌募資金,為中華學校展開籌建新校舍運 動。最後一座命名為《四維堂》富麗堂皇的中華學校新校舍於1923年在砂香街落成,成為麻坡人的驕傲。

對於啟智書報社大力協助興建麻坡中華學校這段歷史,中化 中學前校長陳人浩在他撰寫的中化校史中有生動的記載。

他寫道:1920年,兩校之學生與日俱增。僑賢咸以為欲定百年樹人之大計,莫若建 校。..........啟智書報社及曾江水先生各贈校地一部份。劉靜山先生任勞任怨,高呼將伯。僑領慷慨解囊者,首推劉築候(5千元),次為鄭文炳、黃 蔚廷、戴金枝、張蘭芳、顏經文、劉應鏑、蔡廷瑞、張順蘭等(各4千元)。

麻坡名記者李冰人也在中化校史一文中寫道:老僑領劉靜山則任奔走呼 號之勞。雙層樓新舍(今中化一小四維堂)落成後,輪奐壯麗,擁有禮堂一間及教室20,新稱為當時星馬華人學府傑構之一。

(圖片:曾江水贈校地一段,興建砂香街中化四維堂。)

陳人浩校長在校史中提到的 慷慨解囊僑領,大多數是當年啟智書報社的領導人。

麻坡啟智書報社的創始人是劉靜山、張順蘭、蔡廷瑞、林照英、劉築侯、劉應鏑、鄭文 炳、張蘭芳、顏經文等人。創社兩年後,這批人也成為中 華學校(中化前身)的創始人,出任戰前中化的董事長和董事。他們關心民族命運、熱愛華族文化和母語母文,出資興學毫不吝惜,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今日的 中化 打下根基。

捨己為群 利他主義

啟智書報社領導人劉靜山對麻坡華教和中化的功績,戰前《南洋名人集傳》一書中有頗詳細的記載。書中寫道:

“諸 志士(孫中山同盟會成員)相繼到麻演說,闡明革命救國方略,人心益感憤。君(劉靜山)以民氣之可用,乘鄧慕韓到,遂倡組同盟會,並舉為會長。”

“君 處麻坡凡三十年,深以僑人風氣閉塞為憂,於是自民國前四、五年,則與同志,剙(創)有啟智書報社。”

“君又創華商學堂,後改組中華學校, 以國語教授,而畛域不分。”

“迨民國八年,思女子教育,與男校並重,爰增設化南女校。至建築校舍,亦乘某俱樂部紀念日,觸機鼓動,為善有 術。”

這段文字記載了20世紀初,麻坡華族先賢先知先覺,很早就為麻華社制定百年樹人大計。他們很有遠見,又有為民族、為華社犧牲付出的 崇高精神。所以說,中化是在利他主義和捨己為群的思潮興起之時代誕生,是這股思潮的產物。

中化是先賢推動華社公益事業的結晶品。他們的努 力,為中化奠下基礎,讓中化走過光輝一世紀,英才輩出,桃李滿天下。先賢的事跡和精神不應被遺忘,應加以發揚光大。但願中化在21世紀裡,再走過另一個光 輝的一世紀。


先賢劉靜山是早年麻同盟會和啟智書報社領導人,同時也是麻中華學校創校和建設發展的功臣。


*** 資料來源:

──《南洋名人集傳》:檳城林博愛等編 (1923)
──啟智書報社73周年紀念刊
──老校友陳慶昌口述
── 佛山市圖書館網頁
──安煥然:《東甲黃守仁》
──陳人浩:《中化校史》──1951年寫於九思樓
──李 冰人:《48周年中化締創史話》──1960年刊登星洲日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