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 2010

麻坡〞救國三劍客〞

抗日巨浪席捲中化(一)


上個世紀30年代,日本野心勃勃,一步步侵犯中國,中華民族面對生死存亡。麻坡華社關心民族命運心切,抗日情緒高漲。

動盪的時代掀起抗日巨浪,中華中學董事部3名成員投身抗日宣傳籌款運動,扮演先鋒角色,成為麻坡〞救國三劍客〞。

學校的其他董事和師生都積極推動麻華社抗日運動,寫下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

早在1928年,濟南五三慘案爆發,日軍殘殺數千中國軍民時,中華中學(中化前身)董事會領導人義憤填膺,配合陳嘉庚在新加坡成立的《山東慘禍籌賑會》,成立麻坡籌賑會。麻華社精英,中華中學董事會領導人鄭文炳、李天賜、鄭友專等人,日夜奔走籌款。同時,麻籌賑會致電中國政府,呼吁堅決與日本人交涉。

(圖為中化創始人及麻坡〞救國三劍客〞之一的鄭文炳)

一馬當先帶動各地

到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件爆發,麻華社精英和中華中學董事會領導人反應強烈,行動快速。他們於7月9日晚上假麻坡桃源俱樂部開會,商討成立麻坡永春會館《救濟祖國難民會》。當晚有十多位麻華社精英出席會議,他們是鄭文炳、顏逈華(顏其仁父親)、鄭友專、林太宗(鄭文炳女婿)、林彬卿、羅文漁、郭詩善、李尚賢、鄭其登、劉國七等。

接着於7月13日,麻坡永春會館《救濟祖國難民會》宣告成立,並在幾天內募捐到國幣約2萬元,匯給中國政府,誓言作為中國抗日的後援。當時,鄭文炳身為麻坡富豪,一馬當先,出錢出力。顏逈華(右圖)口才出眾,演說感人。林彬卿下筆成章,筆鋒犀利。這三位永春會館兼中華中學領導人互相配合,推動抗日救亡運動,被人喻為麻坡〞救國三劍客〞。

〞救國三劍客〞鄭文炳、顏逈華和林彬卿先後出任中華化南兩校的常務校董。鄭文炳是中華學校創辦人之一,林彬卿曾於1934年任中華中學代校長。(過後,陳嘉庚領導的南僑總會組織〞慰問團〞,到中國戰區慰問抗日戰士和深受苦難的民眾。林彬卿隨團出發,任第一團〞 慰問團〞的秘書。)

鄭文炳和麻坡永春會館幾位領導人致力勸捐,廢寢忘食,吁各界輸財助餉,支持抗日。他們的行動獲得麻屬各界熱烈響應,於是在7月19日,《麻屬華僑救濟祖國難民委員會》宣告成立。麻坡各鄉團組織和人士又捐獻國幣近20萬元,匯給中國政府,支持抗戰。

中化校友,名畫家劉抗生前在訪談中生動地反映當年麻坡的抗日救亡氣氛。他說,麻坡市面到處張貼〞救亡〞和〞抵制日貨〞標語。麻坡的咖啡店、茶樓都貼滿了抗日名將的畫頁和照片。

他說,當時麻坡學校教唱救亡歌曲,民間團體經常為抗日進行各種救亡演出。周末晚上,麻坡河畔經常有人發表中國戰局進展的演說,積極宣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在當年新馬地區掀起的抗日籌款浪潮,麻坡華社是一馬當先,起帶頭作用。於是,柔佛及新、馬各地華社紛紛響應,成立籌賑會,展開一波又一波的抗日籌款運動。新加坡的籌賑會在一個月之後,於8月15日才宣告成立。


領導峇株鐵山罷工

《麻屬華僑救濟祖國難民委員會》,簡稱麻華籌賑會,是當年麻坡地區抗日運動的最高領導機構。這個組織的領導人是張開川、鄭文炳、李天賜、林彬卿、鄭友專、顏逈華、羅美東和林照英。他們也是當時中華中學董事會領導人。

張開川(左)身負重任,不僅擔任麻坡籌賑會主席,同時也領導柔華籌賑總會,任柔佛州華僑籌賑總會主席和南洋華僑籌賑總會常委。他是中華學校校友,曾於1936年出任中華中學代校長。他也是中華化南兩校的董事會的常務校董,相等於董事長。

籌賑會除了募捐支持抗戰外,還採取其他行動,打擊日本的經濟,制止日本人在馬來亞取得戰爭物資。在柔華籌賑總會主席張開川的策劃下,柔佛峇株鐵山工人展開一場哄動國際的罷工行動。

當时柔佛州峇株的石原鐵山是日本人在南洋經營的最大鐵礦場之一。石原鐵山向日本的軍事工業源源不斷提供原料,製造槍炮武器,加強日本侵華戰爭的能力。

在張開川的主持下,同時在麻華籌賑會的全力支援下,峇株鐵山工人成功地展開罷工,結果峇株河口再也不見日本鐵船的影子。罷工行動嚴重打擊日本的軍事工業,日本人恨之入骨。當時東京各大報均大事渲染,指責麻坡張開川等為抗日激進份子。

抵制日貨對付奸商

此外,中華中學董事會領導人,負責籌建中化砂香街《九思樓》的鄭友專,痛恨日本人企圖併吞中國。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發,日軍佔領東北瀋陽時,鄭友專大聲呼吁抵制日貨,全力以赴,成立抵制日貨組織,售賣日貨奸商聞之震懾。到蘆溝橋事變後,中華學校校友兼董事郭詩善出任麻坡籌賑會屬下組織《調查科》的主任,提升抵制日貨行動,嚴打售賣日貨奸商。中華中學董事林彬卿任文書,大力展開抵制日貨宣傳,文鋒犀利尖銳,深具說服力,影響力強。

郭詩善領導一班麻坡青年,展開抵制日貨運動,雷厲風行,奸商失色。籌賑會的《調查科》首先是通過規勸,勸商人不要售賣日貨。進一步行動是檢查麻坡的入口貨,充公被查到的日本貨,並加以罰款。最後,《調查科》對不合作的商家採取嚴厲的行動,向他們的商店淋烏油,潑人屎,加以警告,甚至訴諸於割耳朵的行動。麻坡的日本貨因此逐漸絕跡,日本人對這班青年恨之入骨。

為協助中國抗戰,麻坡籌賑會選派介紹麻坡青年前往中國參軍抗日。中化董事林彬卿送他的兒子林天雄到中國從軍。林天雄是1936年中化初中第6屆畢業。中化校董李天賜的侄兒李文龍,林永芳的侄兒林纘榮,1932年中化初中第3屆畢業生楊清明等先後被選派到中國參軍,進入中央軍校,畢業後馳騁各戰場。林天雄因在廣西戰場殺敵,建立殊功,升為中國陸軍64軍131師393團第一營副營長。

此外,1939年,麻坡籌賑會積極響應陳嘉庚的號召,召募了3批麻坡青年,參加南洋華僑機工隊。他們奔馳於滇緬公路上,出生入死,確保中國獲得戰爭物資外援,助中國堅持抗戰。

其中最為感人的一幕是中化校友劉貝錦告別妻兒,毅然踏上征途的場面。劉貝錦家境富裕,事業有成,但為了民族的利益,民族的興亡,寧可放棄個人安逸的生活,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這反映了那個年代麻坡華社高昂的抗日情緒。

自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後,麻坡的抗日情緒步步高漲,形成一股強大的社會運動,席捲全麻華社。許多人在時代的巨浪中,身不由己。具有正義感的中華中學董事會領導人、教師和學生始終站在運動的最前端。


資料來源:

──《麻坡永春會館成立90周年紀念特刊》

──《麻坡華僑義烈史》,1947年麻坡中華公會出版

──《麻僑報國的一頁血淚史》,李冰人,1947

──《南僑回憶錄》,陳嘉庚,1946

──《居安思危》第二章:劉抗訪談,馮仲漢,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出版,1999




《麻坡華僑義烈史》詳細記載麻華社精英和中化學董事遭日本人殘酷殺害的史料,十分珍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