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麻坡中化的四維堂,下圖是廈門集美學校的尚勇樓。兩幢樓都有西洋古典柱式和外長廊。四維堂可說是集美學校校舍的姐妹樓,古老的校舍留着陳嘉庚辦學精神的烙印。
麻坡四維堂的設計圖樣是陳嘉庚設計贈獻,廈門集美學校幾幢樓的圖樣是陳嘉庚從新加坡帶回廈門集美,建築設計頗相似。
華人在麻坡這片土地開荒、種植、經商,積存賺來的血汗錢,但為了下一代的教育,慷慨解囊,靠自己的力量,興學辦教育。
獨立前,麻坡中化中學完成四大建設。這四大學校硬體建設是:1923年落成的砂香街四維堂(今天的中化一小)、1930年興建的峇吉里路化南校舍、1939年興建的砂香街的九思樓和1953年建成的麻坡丹戎仲尼路中化中學校園。
四大學校建設是麻坡華社興學辦教育的結晶,麻坡人以此為榮。四大建設也展現華人重視子女教育,熱愛民族文化的精神。
在四維堂興建之前,麻坡中華學校(中化前身)的校舍十分簡陋。戰前中化教師兼星洲日報記者李冰人這樣描述早年的中華學校:
〞校舍系從馬來人購來的亞答屋。它被分為辦公室一間,教室兩間。兩間教室中間,再以布縵隔開,變成了四間教室。後面是一間廚房兼膳廰罷了。〞
陳嘉庚精神影響
1920年,麻坡華社領導人開始為中華學校策劃興建新校舍,因為學生人數激增,教室嚴重不足。麻坡先賢重視教育,認為〞教育是立國之本,無論任何種事業,均賴教育樹其基〞。於是為了〞百年樹人〞大計,他們雄心勃勃地推動在砂香街興建一座美輪美奂的《四維堂》。
這個年代正是陳嘉庚大事興學辦教育的時期。當年麻坡先賢那麼熱心辦教育與陳嘉庚傾資興學的精神,不無關係。《四維堂》大樓的興建也獲得陳嘉庚的支持。
在辛亥革命後的首個十年,南洋華僑領袖陳嘉庚不遺餘力地傾資興學。1913年,他先在家鄉興建集美小學,接着又興辦師範、中學、水產、航海、商業和森林等學校,形成一個〞集美學村〞 。1918年,他創辦新加坡華僑中學。1921年,他更進一步出巨資,創辦廈門大學。他的辦教育精神,對南洋華社的影響深遠,許多華人紛紛捐資興學,蔚然成風。
在這種興學辦教育的風氣下,麻坡先賢慷慨解囊,出錢出力,為麻坡華人子弟興建一座當年是新馬地區一流的校舍。迄今在砂香街四維堂正門右邊的牆上,還鑲嵌着一塊刻着先賢捐款建校的碑文。
星馬華人學府傑構
根據1926年刻的四維堂碑文,興建四維堂總共耗資八萬零三百七十元零四角二占。其中買地費用是九千三百元,建築費是六萬八千四百七十九元零九占,禮堂課室佈置費用二千五百九十一元三角三占。麻坡華社有超過一千五百人獻捐,總捐款額為八萬零三百七十元零四角二占。
在捐獻者當中,義興公司贈獻遺產六千元居首位。個人捐款最多的是名畫家劉抗的五叔公,麻坡富商兼橡膠種植家劉文化(石旁),捐獻五千元。劉文化(石旁)字築侯,號靜波,是早年麻坡大種植家,擁有膠園上千英畝。
由劉靜山領導的啟智書報社捐地值三千元,馬六甲種植家曾江水也捐地約值三千元。捐款四千元的麻坡先賢有八位。他們是鄭文炳、黃蔚庭、戴金枝、張蘭芳、顏經文、劉應鏑、蔡廷瑞和張順蘭。
在興學辦教育風氣的影響下,在麻坡先賢的努力下,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麻坡竟然出現一座〞當時星馬華人學府傑構之一〞的四維堂。這座以宣揚〞禮義廉恥〞中華文化的四維堂,傲視當年新馬地區華文學校。
同時董事部又積極招攬人才,聘請畢業於北京大學的方之楝出任校長,並快馬加鞭,籌辦中學。1924年,四維堂落成的隔年,在方之楝校長的策劃下,中華中學誕生,成為南馬第一間華文中學。
中化校史記載,當年新、馬、泰、印各地都有學生到麻坡升學。這是戰前麻坡中華學校的鼎盛時期。四維堂 落成後,中華學校欣欣向榮,麻坡人深感自豪。中化校歌表達了麻坡人的感受。陳應時老師為校歌填詞,他寫道:巍樓高峙麻河旁,東序西庠柔佛最高學府......百年樹人計劃良,四維伸張,忠孝仁愛垂訓,信義和平宣揚。
西洋古典柱式
對於陳嘉庚當年支持興建麻坡四維堂的事迹,1951年陳人浩校長撰寫的中化校史中有明確記載。
陳人浩寫道:陳嘉庚先生親自設計中華(中化)校舍圖樣,即今之四維堂,並獻贈建築圖,計凡禮堂一,二層教室二十 間。
依據這段記載,廈門華僑歷史博物館前館長,陳毅明教授進一步對照了四維堂與集美學校的尚勇樓和居仁樓的照片。她說,在那個時期,陳嘉庚正在集美大事興建學校,集美校舍的建築圖樣是陳嘉庚從新加坡帶回集美,因此他贈送給中化的建校圖樣,很可能是同出一源頭。她認為,進一步的 查證,或者可證實中化的四維堂就是集美學校校舍的兄弟姐妹樓。
陳教授說,集美學校創辦初期是木質結構的。集美學校的最早磚瓦結構現代樓宇是於1918年建成。麻坡的四維堂於1920策劃興建,日期相近。據史料,集美的居仁、尚勇兩座歐式建築的圖樣是從新加坡帶回集美的。集美校舍建築的最大特點是:西洋古典柱式,配有外長廊。麻坡的四維堂也具有西洋古典柱式和外長廊。
陳教授重視陳人浩這段記載,認為這是陳嘉庚幫助南洋各地華教的重要史料。
在中國的集美,在馬來西亞的麻坡,兩地擁有歷史悠久的學校,歐式校舍建築風格類似。今天麻坡中化四維堂的西洋古典柱式和長廊,仍然保存完好。走過近90年的時光隧道,歷經風風雨雨,這座麻坡華人先賢的血汗結晶,仍然屹立不倒。
資料來源:
──《四維堂》碑文
──陳人浩:《中化校史》──1951年寫於九思樓
──李 冰人:《48周年中化締創史話》──1960年刊登星洲日報
1 comment:
鄭先生您好,拜讀您的文章,讓我對中化及麻坡的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將在星洲廣場的專欄寫一篇關於四維堂的古蹟保存價值的文章,當中部份的歷史資料需借助鄭先生文章內容,如蒙鄭先生同意,感激不盡.冒昧打擾,祝安.
張集強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