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 2010

麻坡樹膠學校捐(一)

華社齊心 小學免費 華教楷模


1929年中華學校董事教師合影。當時校長是林子堅(前左三)。

1936年中華學校初中學生參加業餘羽球隊。


麻坡華社先賢為興辦華校,普及教育,培育英才,提升族群的素質,精心設計一套土產雜貨出入口學校捐制度,確保中化中小學有稳定的經濟來源。

這項華社自行徵稅興學制度,獲得麻坡華社各界大力支持。從麻坡樹膠、土產、雜貨進出口徵收到的學校教育捐,悉數交給中化,作為學校的經費 。

華社齊心徵稅興學

從1912年創校時起,延續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日本時期除外),麻華社自行徵收土產教育稅,協助華校發展。華社齊心執行這個徵稅興學的制度,讓麻坡中華學校有能力從創校時開始,到淪陷停辦,堅持實施小學免費教育。

這是其他地方罕見的現象,也突顯麻坡華社對華教的熱心,以及對華族文化的堅持。因此,當年麻坡被譽為星、馬華文教育模範區。

到1924年,學生人數激增,中華學校開辦初中班,董事會一面堅持小學免費教育,一面把中學的學費盡量壓低。在當年星、馬公立華文學校當中,實不多見。

根據記載,1924年方之楝長校時期,小學實施免費教育,每學期只收雜費3元。中學收費低,每學期學費是12元, 雜費3元,寄宿費12元。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中葉,麻坡中華學校和化南學校的學生總數已達700多人,中華學校近500人,化南學校200多人。在沒有政府的津貼下,靠麻坡華社自己承擔此重任,確非易事。

但是為了華教,麻坡華商和熱心華教人士,每個月都慷慨認月捐,資助學校的日常開銷費用。同時,在麻坡華商局的推動下,麻坡華社商家同意,實施抽佣辦學措施,麻坡土產雜貨交易,一律徵教育捐稅。

麻坡華社發揮自力更生的精神,齊心協力,鼎力支持麻坡華教,讓此措施能夠長期施行。

黃強將軍訪中化

1926年,廣東的黃強將軍到馬來半島考察。訪問麻坡時,他發現麻華社自行實施土產教育捐稅,深感驚奇。黃將軍在中華學校董事兼創辦人之一黃蔚廷和校長方之棟的陪同下,參觀中華和化南學校。1930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黃強將軍的遊記《馬來鴻雪錄》。

黃強將軍在書中寫道:

〞余得黃(蔚廷)君同行,往觀麻坡中華學校.......學生約五百,有中學三班。規模頗大,尚有可觀。經常費月須1,700元,系由出口樹膠,每百斤抽銀一角,入口雜貨,每百斤貨價抽銀三角。每月抽得之款,約2,450元。除以1,700元歸中華學校外,余悉撥付化南女校。〞

〞余詢黃君,在柔佛政府下,吾人抽稅銀無妨礙?彼謂,收買樹膠與辦雜貨,概屬華人。在設校時,闔埠華商,一致贊成,得以相沿至今。月中抽得若干,由各行彙交學校董事會,支配兩校云。〞

華社通過抽樹膠雜貨稅養校,一個月可獲2,450元,以此推算,一年可獲約3萬元。在84年前,這是個非同小可的數目。在那個年代,興建雄偉的《四維堂》,買地費、建築費,另加禮堂課室佈置費,總數才8萬餘元。相對比較,可見當年麻中華學校每年從土產教育捐稅所獲之款項,數額十分可觀。況且這是長期實施,累積的教育捐稅數額巨大。

黃強將軍又寫道,當他抵達中華學校時,學生正在準備考試。當時的校長是方之棟,廣東普寧人,約三十多歲。方之棟畢業於北京大學,在中華學校執教已兩年。黃強形容方之楝校長〞為人頗純篤〞 。

設「華僑船局」助華校

此外,星洲日報記者李冰人,對早年麻坡華社齊心實施土產雜貨學校稅捐,有一段珍貴的記載。據李冰人的報導, 在中華學校創辦初期,麻坡華社先賢為了辦教育,曾集資成立一間船務公司──「華僑船局」。

李冰人寫道,「華僑船局」的註冊本為100萬元,實際資本是50萬元,旗下擁有四艘輪船,即「華東號」、「華南號」、「福海號」和「萬智美號」。公司輪船所運載的貨物,無論是白米或雜貨,一律徵收教育捐稅。不同的貨物,徵不同的稅率,有的每擔抽5占,有的抽一角。「華僑船局」對麻坡華教的貢獻巨大。

在「華僑船局」收盤後,麻坡樹膠商公會和中華公會接過重任,繼續執行徵收樹膠雜貨學校捐稅,支持麻坡華教發展。

到了上世紀30年代末,中化的學生人數又倍增。1939年,學生人數達到1,526人,教師65位。據中化老校友林梓材的記憶,1936年時,校長每月的薪水是40元,教師的薪金是12元。到1938年,校長薪金調至70元。學校規模不小,每年的開銷費用相當大。

從一間只有約30名學生的簡陋學校,發展至日軍侵馬前夕,擁有千多名學生和幾十位老師的學校。近30年的歲月,麻坡華社先賢堅韌不拔,任勞任怨,並獲得整體華社的鼎力支持,讓中華學校自創校至淪陷停辦,小學全免費,中學收費低。

戰爭結束後,滿目瘡痍,校友奔走努力,中化學校很快地於1945年10月15日復校,但是過去長期實施的小學免費教育不得不宣告停止。

回首過去,麻坡曾擁有新馬〞華教模範區〞的美譽,令麻坡人感到自豪。時過境遷,主客觀條件起變化,華教模範區地位已失,然而齊心協力辦華教的精神應繼承和發揚。今後麻坡能否恢復過去的榮耀,這有待新一代麻坡華社領導人和企業領袖加倍努力。


由中化校歌作曲人戴國水(前中)指導的中化口琴隊。


資料來源:

──黃強:《馬來鴻雪錄》,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
──李冰人:《中化中小學六校締創史話》,星洲日報,1960
──《中化半世紀》,1962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