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3, 2013

中化历史长河(一)

马来西亚麻坡中化中学校景

1912年中华学校印章、中华学校和化南女校首任校长、战后中化中学历任校长。


              2012年7月中化中学百年校庆万人宴。


按:麻坡中化中学百年校史反映麻坡华人百年来自强不息的精神。从百年前麻坡华社领袖迎接孙中山得力助手到麻坡演说,组织同盟会和书报社,创办新式学校中华学校,到日本人在麻坡展开大检举,杀害大批华社领袖和学校董事。从战后复校,大力发展,到面对单元教育政策的强大压力,走向衰退,陷入困境,又突破艰难,向上发展。

文:郑昭贤




前言

麻河之水日夜流,麻坡华教学府中化历经百年风霜,依然傲立麻河旁。2012年是中化百年校庆,让我们回首过去,追溯中化百年历史长河,缅怀先辈兴教办学精神。

中化中学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麻坡华族奋斗史。从私塾、砂香街亚答屋校舍、《四维堂》《化南楼》、《九思楼》,到今天麻坡丹绒中化中学校园,中化百年历史长河焕发出华族坚韧不拔精神,激励世世代代华族儿女自强不息,力争上游。

筚路蓝缕  创办私塾

19世纪末,大批华族先辈南来麻坡,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开伐原始森林,从早期种植甘密、椰子、胡椒、槟榔,到20世纪初大规模种植橡胶,为柔佛州和麻坡创造财富,带来繁荣进步,同时也为发展华教奠下经济基础。

从中国背井离乡南来时,大多数人是赤贫如洗,随身只携带几件衣物,为求生计,冒险南渡。他们靠的是一双手,两条腿和坚韧不拔,刻苦勤俭的打拼精神。在有了一定经济条件后,他们希望子女有机会受教育,于是当年麻坡和麻坡周边地区便出现了多间私塾。据郑良树博士的考察,柔佛州最早兴办华文教育的地方就是麻坡。

郑良树博士在《柔佛州的华文教育》一文中写道:柔佛州最早兴办华文教育的,根据现有的资料来考察,应该是麻坡。大约在18世纪末期、本世纪(20世纪)初叶之际,麻坡华人社会已经创办了私塾。(1)

大约在20世纪初的清末时期,麻坡华族先辈在市区内设立了三间私塾,一间是永春会馆设立的《永春私塾》,一间是潮州人在二马路设立的《潮州学堂》,另一间是与福建会馆有关系的《泉厦私塾》。《潮州学堂》与《泉厦私塾》隔邻相毗,百年前,二马路这一带书声琅琅。这三间私塾就是麻坡中华学校的前身,当今麻坡中化中学的起源。陈人浩校长在中化校史中写道:各帮侨领谋统一教育,合併私塾,于元年(民国)四月一日创办中华学校。(2)

同时,在20世纪初期,麻坡周围的小乡镇也设有私塾。据郑良树教授在《柔佛州华文教育》一文中记载,麻坡巴力苦麻、巴力峇九、峇吉里芭口和麻坡土油栈,都设有私塾。另据中化前校长徐其礼说,早年他的父亲在武吉巴西和东甲开私塾,教学童。

麻坡华族先贤刘静山在推动创办麻坡中华学校(中化早年名称)之前,就致力于发展麻坡的私塾教育,培养华族子弟。当时麻坡华社领袖组成一个《华商局》,刘静山是《华商局》重要领导成员。《华商局》负责兴学办教育,设立一所《华商学堂》。《华商学堂》也就是麻坡二马路的《泉厦私塾》。据陈人浩校长在1951年写的中化校史,《泉厦私塾》设在二马路《华商局》楼上,聘邓吉生等为教师。(3)

学堂成为新思想讲堂

虽然这些私塾教的是四书五经,传播的是华族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和思想,但是到了1907年,时代的新思潮传抵麻坡的《华商学堂》,这间私塾学堂变成散播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讲堂。孙中山为了实现他的三民主义主张,派他的得力助手到麻坡宣扬民主共和思想,组织同盟会。麻坡先贤刘静山不满清朝的腐败,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于是在他的邀请和安排下,孙中山的重要干部李竹痴到了麻坡,在《华商学堂》发表演说。(4)


1922年出版的〈南洋名人集传〉第一集记载百年前孙中山助手李竹痴到麻坡华商学堂(中化学校前身)发表演说,宣扬新思想。

李竹痴吸引了麻坡华社数百人到《华商学堂》听讲座,场面热烈。李竹痴激昂的演说,触动听众的心灵,激发麻坡华社精英关心民族命运和民族前途。私塾老师邓吉生也深受影响,过后他与刘静山等成为麻坡同盟会成员。可见,百多年前,麻坡《华商学堂》,这间与中化有历史渊源的私塾,已成为散播新思想的温床。

据瓜拉庇劳、麻坡的老前辈和新加坡晚晴园负责人的反映,孙中山曾到访麻坡,并从麻坡坐船,沿麻河逆流而上,前往森美兰瓜拉庇劳会见他的同志邓泽如。虽然孙中山本人没有在麻坡发表演说,但他派同盟会重要干部李竹痴、汪精卫、胡汉民和邓慕韩先后到麻坡发表演说,“阐明革命救国方略”,宣扬新思想,启迪民智。(5)


1907年期间,孙中山为筹募基金,推动革命,写了多封亲笔信,给瓜拉庇劳同志邓泽如。在这批亲笔函中,孙中山数次提到麻坡,谈到麻坡人士捐款支持他的革命活动。同时,他提起他也致函给麻坡同志汤寿山。(6) 可见当年孙中山与麻坡华社先贤建立了联系,并影响麻坡人士,激发他们展开启迪民智和办教育的活动。

同盟会志士到麻演说,开拓了麻坡先贤的视野,使他们卷入了当时力求民族复兴的时代大潮流。1908年,麻坡先贤刘静山、郑文炳、张顺兰、林照英等(过后他们成为中华学校的创始人)成立了麻坡同盟会,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启迪民智和兴学办教育是他们的重要任务,于是他们在1909年创立了麻坡启智书报社,并再接再厉,于1912年联合麻坡华社各帮派领导人,创建麻坡中华学校,也就是当今中化中学的前身。可以说,当年孙中山到麻坡、马六甲和瓜拉庇劳活动,宣扬他的思想,间接地推动这地区华教的发展。


左图是孙中山1907年8月1日致给邓泽如的亲笔函。他在信中感谢麻坡人捐款二百元支持他的革命活动。右图是孙中山助手陈允洛1909年在小本子上记录下孙中山到麻坡,获得刘静山、张顺兰和吕水浚捐款支持革命。

孙中山为革命,不辞劳苦,乘船沿弯曲河道逆流而上,穿过马来半岛热雨林,向支持者筹款。------新加坡晚晴园油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