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2, 2009

南大卓越校友:余國隆(一)

不受承認不服輸


南大傑出校友、棕油精煉工業先驅拿督余國隆。


麻坡中化中學高中第六屆畢業同學,南大1966年畢業生拿督余國隆上周榮獲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頒發2009年《南洋卓越校友獎》。

南洋理工大學在頒獎說明書中指出,這是大學頒發給校友的最高榮譽獎,以表揚享譽本國、本區域或國際社會,在自己從事的領域或專業裡取得巨大成就,其奮斗精神可嘉並為大學帶來極大殊榮的校友。

出身於華校獨立中學,畢業於文憑不獲承認的南洋大學,余國隆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堅持奮斗,證明了獨中生和南大生,絕不輸於人,同樣能取得卓越成就,對國家和社會作出巨大貢獻。

面對歧視發奮圖強

1966年,余國隆畢業於南大化學系。最初5年,他進入礦物化驗與鑒定行業。過後38年,余國隆全力投入我國棕櫚油下游工業。他一心一意專注於棕櫚油的加工研究,開拓棕櫚油新產品和新用途,生產增值棕油下游產品,讓我國賺取更多的外匯收入。

他高瞻遠矚,敢於創新,對棕油的精煉分提技術,一再突破,屢攀高峰,成就卓越。因此他獲得南大卓越校友奨的榮譽,絕非偶然。

在前往新加坡南大領獎前夕,他接受採訪,回顧40多年他在礦業和棕油工業上走過的道路。

他說,他是南大畢業生,文憑不受承認,工作上受歧視,但是他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成功要靠自己。他認為,自己的學識和能力不差,因此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好工作,證明不會輸給別人。

不承認和受歧視,反而成為一種激勵,促使他更發奮圖強,力求上進,做出成績。

為洋人打工5年

1966年,他獲得第一份工作,進入澳洲人擁有的彭亨雲冰鐵礦場(Rompin Ming Co. Ltd)當化驗師。當時南大生必須輪班挨夜,薪水卻比受承認的大學畢業生低。礦場裡缺少消遣娛樂的地方,洋人俱樂部,他們又沒有資格進去。在這種環境下,他專心工作,很快就掌握了實際工作上所需的技術和知識。

接著,為了要提升及增廣自己的知識和累積各方面工作經驗,他轉入吉隆坡雙溪威的Associated Mines Co. Ltd。這家英國人經營的礦務公司規模更大,設備更齊全,採用鐵船開採錫礦。在這家公司工作,除了化驗錫的成份,還要鑒定其他礦物,挑戰性更強。在這段期間,他為提升自己對礦物的知識,工餘時間,還到馬來亞大學地質系聽課,有機會接觸到新鮮事物,讓他學到更多知識。1969年,他轉入Analytical Laboratorics 化驗公司,進一步提升他的化驗知識和經驗。

他說,在外國人公司裡,各種族員工一起工作,英文是主要的溝通語文。回頭來看,為外國公司工作5年,最大獲益是提升了他實際應用英文和以英語溝通的能力。這對他日後馳騁國際商場,面對外國商家,洽談生意,大有幫助。

南大資格低人一等

1971年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捩點,他獲得南順集團董事經理甘尚武的賞識,加入南順,成為南順的化驗主仼。此後,他從礦物化驗領域轉進了植物油領域,長期為提升棕櫚油價值而不懈努力。

雖然他努力工作,但由於他是南大生,有時讓他遇到尷尬局面,令他難受,唯有靠實際表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他說,由於他的文憑不獲承認,當他申請成為馬來西亞化學師協會會員,他只獲准成為協會一名Licentiate 會員,沒資格成為 Associate 會員。

他說,在他的化驗室內,他手下的工作人員有馬大畢業生及其他外國大學畢業生。他們有資格直接成為 Associate 會員,他卻不能,這是何等不公平,卻無可奈何。

余國隆說,20多年前,南大畢業生要成為化學師協會會員,必須再參加協會的考試,及格後,才有資格成為合格的化學師。

不過,由於他的工作成就有目共睹,馬來西亞化學師協會理事會商議後,最後特別開例,批准提升他的會員資格地位。

拿督余國隆說,這件事反過來也有好處,激勵了他更努力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績。

(一)


中學時代的余國隆。


1 comment:

Unknown said...

Er's story is like a fairy tale; from a small Chinese new village- Bukit Pasir - outside Muar Town, a Chinese high school-Chung Hwa High School- at Muar, to the unrecognised Nanyang Unniversity in Singapore to the head of a corporation compe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market for years and excelled, quite a fantastic route of struggle and achievement!

Er deserves the award from his old university with our sincere admiration and respect.

Er said on his return from accepting the award:"We must acccept change if change is for the better of the pres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 we cannot stick to our old belief and ignore the changes, that is why I acccepted the award!"

Congratulations, Er, we are very proud of you because you have made us proud!

There are also others with similar background who have left their remarkable marks with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corporations, who, like Er, have refused to be cowed by the prevailing circumstances,we salute you too.